马泽尔的堂会

标签:
马泽尔中秋国家大剧院吕思清张汉娜娱乐 |
分类: 爱乐笔记 |
借用韩军老师图片一张,更多图片请看韩军_舞台光影
中秋之夜,在国家大剧院看了洛林-马泽尔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出的音乐会,首先看曲目:
罗马狂欢节序曲(柏辽兹)
为什么说是堂会呢,因为符合堂会的两大特征:老板出钱,名角云集。
尽管马泽尔2008年率纽约爱乐到朝鲜实现音乐之旅而声望大增,其实我对他不是太感冒,主要是考虑今年马泽尔80岁了,实事求是的说真是看一眼少一眼。马泽尔对中国很友好,当年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时候,曾经用中文问候,近年还屡屡访华,这次的曲目更是有不少中国元素。
不过这场音乐会真是算不得精彩,重要的原因就是观众不太热情。好歹马泽尔也是名满世界的大音乐家,我以为他一出场也会收到阿巴多一般的欢呼,谁知只是稀稀落落的掌声,每首曲目结束,似乎都是礼节性的鼓掌,我看到有大量的观众端坐不动。也许他们只是赞助商中国银行的员工或者客户?中国银行当然很有钱,不然请不到这么多大牌。中场休息的时候,几位貌似领导的人在参观音乐厅外的中国银行历史展,还有几个人像模像样的维持秩序、拍照,从照片来对照,有一位显然是行长,另一位比他官大,这些领导们进场的时候,观众被阻拦在外。到了下半场,又走了不少观众,我也听到周边的观众叹息,怎么还不结束。因此马泽尔似乎也没有什么劲头,连加演都没有。
可能真正喜欢音乐的观众关注的是后几天的一场音乐会,马泽尔将和张汉娜合作演出肖斯塔科维奇大提琴协奏曲。今天张汉娜也来了,演奏了《天鹅》和《野蜂飞舞》,我感觉这首天鹅,就不是演奏家的风范,而只是个领奏员,很凑合事。马泽尔最后指挥的贝九第四乐章也糊弄事,直接从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演奏“欢乐”主题开始。
我觉得最来劲的还是吕思清,他真是一位热情洋溢的艺术家,演奏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太好听了,有些独到的处理,恰到好处的俏皮或雅致。马泽尔在指挥《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的时候也很有意思,大提琴演奏第二主题的时候,突然声音小了下来,几不可闻,我当时正走神,一听声音没了,还以为出问题了。
中秋佳节少不了中国曲目,马泽尔指挥《瑶族舞曲》的时候,特意换了一身唐装出场,不过这衣服似乎有点肥大,但是曲子还是很好听。上半场最后一首曲子,是陈其钢根据《春江花月夜》改编的,有古筝独奏,但是还有大合唱。这个曲子在奥运开幕式用过,这次又精简了点,不过还是突出气势,一下子就想起团体操,古筝的声音根本听不到,彻底淹没在乐队中,完全是符号化的象征。与春江花月夜的氛围也完全不符。
不过反正是堂会,不能有那么多意见,看看老大师,也没啥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