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汽车长镜头
汽车长镜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813
  • 关注人气:317,5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立波协奏曲 余隆指挥 中国爱乐演奏

(2010-01-31 00:25:28)
标签:

周立波

余隆

中国爱乐

海派清口

娱乐

分类: 爱乐笔记

看这场“周立波和余隆的音乐对话”,本来是临时决定,没想到,说起来这场演出还很有重要意义。这是周立波第一次在北京演出,也是他第一次使用普通话表演“海派清口”,不经意间也是小小的见证了一下历史。

整台节目的名称叫做“欢乐颂”,看到舞台上并没有合唱队,说明今天的主题不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只不过是为了将节日气氛与交响乐欣赏做融合。开演前,听见观众中有不少操上海口音,看来周立波个人魅力还是票房的保证。

首先余隆指挥中国爱乐演奏了《轻骑兵序曲》,周立波踏着这首曲子的最后一个音符走上舞台。如同“传说中”的一样,他面前也摆了个谱架,上面放着提纲,每说个包袱,就用笔划个记号。实际上今天的形式就是周立波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介绍怎样欣赏交响乐,他一开始就说上海演出交响乐都爆满,因为--他们不懂。这引发了全场的笑声,他很轻松的用几句话,就卸除了北京上海之间的地方隔阂。

看得出,这场演出是经过精心排练。周立波轮番介绍各个乐器,然后余隆指挥乐队演奏示范,或者让乐手单独演奏,而演奏的旋律也多以流行为主,这个搭配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甚至连周立波与余隆、乐手之间的对话也是精心设计,一唱一和,但听起来又很即兴。比如说介绍到小提琴声部的时候,演奏的是莫扎特第40交响曲第一乐章,而余隆则说这是S.H.E的歌曲。周立波以非常幽默的语言讲解各个乐器的特色,例如小提琴是女人,大提琴是男人,但是从音色上来说,大提琴没有红杏出墙的机会,只在精神层面出轨。讲到铜管乐器,小号演奏了夜上海的旋律,铜管演奏了上海滩,他马上“制止”说,这里可不是上海。甚至他还拿郭德纲开涮,当介绍到长号声部,其中一位乐手是光头,周立波走上前说,郭德纲你什么时候进来的,这位乐手则说,看到这么多朋友,我很欣慰,周立波你怎么成了北漂了,看来上海不好混。

这些乐手们也一改往日的严肃,他们也开玩笑,也跺脚叫好支持自己的同伴,不过正根儿还是在音乐上,他们太专业了,搞点流行的小插曲跟玩儿似的,有位中提琴演奏员就现场演唱了菊花台,我觉得周董就别混了。周立波说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吐字比周杰伦清晰。

现场掌声笑声不断,气氛是很热烈的,因为周立波把音乐说的很有趣,而且他不是只说音乐,是不是涉及点社会问题。介绍马林巴琴的时候,弹奏的旋律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周立波点评说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全记日记了,小时候学雷锋,上街想扶老太太过马路,造成老太太紧缺。那今天雷锋还敢吗,不知道现在这个社会是雷锋没有了还是老太太出问题了?拿领导人开涮这“毛病”也不改,当然不能过火,小小的尝试了一把,他说去年国庆节后很多人都喜欢在阳台上挥手。

乐器轮流介绍一番之后,余隆指挥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末乐章片段,开始让人觉得辉煌而振奋,这时周立波在旁边模仿起了卡拉扬和小泽征尔,大家都知道,卡拉扬闭眼指挥,而且喜欢抬胳膊,小泽则比较活泼,动作幅度大,他这两下有点意思。而再往后,周立波自己尝试指挥了卡门序曲,倒是有模有样,只是结束的一下挥棒晚了,所以周立波说我这是跟余指学的,余隆马上说最后一拍不是我教的。

当然,欢乐颂这一段也是有的,余隆指挥了贝九第四乐章的片段。最后则稍微有点俗,照新年音乐会的老例,演奏了拉德斯基进行曲,不演奏这个大家不HIGH嘛。我这个还算比较资深的乐迷也听的非常高兴,我想没听过交响乐的人也会觉得有意思。我一直就是这个观点,音乐没有高雅通俗之分,只要好听就行。喜欢交响乐的原因就是乐曲织体比较复杂,听起来更过瘾罢了。这种音乐会应该多演几场。周立波发挥的作用,应该算是主奏乐器吧,他通过说来穿针引线,余隆和中国爱乐都是伴奏,所以我把这场音乐会命名为周立波协奏曲。

周立波就这么杀进了北京,我估计也是一种偶然。上海话我听不懂,所以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我也不会有多大共鸣,我也不喜欢周立波这油头粉面的造型,但我喜欢今天的形式,同时我也依旧喜欢郭德纲的“三俗”。

附:

周立波其他幽默语录(好多想不起来了,想起来再补充)

1、女小提琴手演奏完之后,周立波问了她一个问题(因为话筒问题没听清),周说你回答的太好了,然后抓起女小提琴家的手亲了两下,女小提琴手说我老公在台下呢,周立波说没事,我老婆也在台下;

2、周立波说中提琴非常尴尬,夹在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非常尴尬,就问一位中提琴手,你尴尬吗?这位说,没办法,体制问题。

3、有一段乐手演奏吉祥三宝,周立波说我跟着唱,结果他刚唱了句爸爸,全体乐手一起答应:诶!

4、管余隆叫做“隆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