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汽车长镜头
汽车长镜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813
  • 关注人气:317,5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友友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2009-11-16 23:30:02)
标签:

马友友

大提琴

娱乐

分类: 爱乐笔记

今晚受奔驰之邀,在国家大剧院观看了大提琴家马友友和女钢琴家凯瑟琳-斯托特的音乐会。

从现场观众的热烈气氛来看,马友友在国内是有一批固定的忠实粉丝的。恐怕原因不仅是他华裔的身份,不过,自从罗斯特罗波维奇谢世之后,马友友尚未步入老年,也几乎成了活跃在舞台上的大提琴家中的执牛耳者。我第一次看到马友友的演奏,还是在当时CCTV-3播放的马友友演奏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李德伦指挥。之后看过几张影碟,分别是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上他和帕尔曼的合作,以及他与帕尔曼、巴伦博伊姆合作的贝多芬三重协奏曲。印象深刻的是他演奏的投入,当然,各位演奏家没有不投入的,只不过他通过表情与肢体语言,给人一种独特的印象,仿佛是他将你拉进欣赏音乐的情感中去。

其实我觉得马友友如今在音乐界更重要的贡献还是在跨界方面的探索,以及音乐教育,我听过的马友友的录音,大多数是跨界的风格。我上次在北京听马友友的现场音乐会,是他带着领丝路合奏团的各位音乐家一起演奏不同民族风格的乐曲,给我带来的冲击更深。

今天马友友一共演奏了5首曲子,其中包括了舒伯特、肖斯塔科维奇、弗朗克各一首奏鸣曲,后者当然是让人耳熟能详的。最后加演了圣桑的《天鹅》,这么俗的曲子,现场听来,居然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一点也没有所谓“天鹅之死”的煽情,但意境悠远。

太困了,急着睡觉,不多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