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歌剧亨德尔古典音乐萨尔茨堡音乐节 |
分类: 爱乐笔记 |
首先看一下谢幕的热烈场面
老实说,当我得知将在萨尔茨堡音乐节观看的是亨德尔的《狄奥多拉》的时候,多少有些失望。来到这么重要的音乐节,对于我的音乐欣赏经历,将是一次升华。然而这个剧目,生僻到我需要去搜索才能知道中文名称,整个互联网上也几乎找不到该剧的完整介绍。
顶尖的音乐节,一定要以歌剧演出来证实档次,对于萨尔茨堡音乐节来说,当然如此,而且近年来萨尔茨堡音乐节更是以挖掘新剧目而著称。《狄奥多拉》是亨德尔晚年所作的清唱剧,于1750年3月16日首演,但是并不成功,仅仅演出了三场。当代该剧的演出也并不多,此番在萨尔茨堡亮相的是全新制作的版本,并且改为了歌剧的演出形式,我所观看的是这一版本的首演,也是今年萨尔茨堡音乐节首场正式演出。
与亨德尔《弥赛亚》这样超级著名的清唱剧不同,《狄奥多拉》更多的带有抒情性的悲剧色彩。而且传统的清唱剧大多以圣经及相关故事为题材,而《狄奥多拉》讲的却是罗马帝国戴克里先皇帝在位期间迫害基督徒的故事。大意是罗马占领的安条克总督Valens要求人民为罗马的维纳斯、弗洛拉神献祭,派Septimius执行任务,他的朋友士兵Didymus反对。安条克落难的公主,女主角Theodora(狄奥多拉)和好友Irene是基督徒,Theodora被抓了起来。Didymus向Septimius表明自己也是基督徒,在Septimius帮助下救出了Theodora。但自己却被捕,Theodora不愿独生,要求代Didymus而死,最后两人在爱情的颂歌中共同殉难。
奥迪A8作为本次音乐节VIP接送车辆,奥迪长期赞助萨尔茨堡音乐节,将古典音乐作为重要营销手段,在国内也有郎朗、余隆等著名音乐家是奥迪英杰汇会员
音乐厅门前人潮涌动
这位骑着自行车来到现场,引发观众一阵骚动,记者纷纷上前,但我真不知道他的身份
亨德尔的这出《狄奥多拉》共分三幕,时间长达3个半小时,加上幕间休息,从下午18点半演到23点。当天下午,我和小提琴家吕思清、钢琴家赵胤胤、模特杜鹃、演员陈澍等奥迪特邀嘉宾一起,乘坐A8前往音乐节现场。奥迪作为萨尔茨堡音乐节的赞助商,也提供了大量A8,作为接送嘉宾车辆。虽然萨尔茨堡平常交通秩序井然,但在音乐节现场附近,也出现了局部拥堵的情况。赶到Grosses Festspielhaus剧场前的马路上,演出即将开始,路边站满了记者和观众,每当有明星人物经过,就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场面不逊于电影节会场前明星走红地毯。
观众的穿着不是一般的正式,大部分男士都系黑色领结,女士则是大多穿拖地露背长裙,路上就看到很多女观众穿着礼服高跟鞋在街上飞快的行走,这段路程可不近。还有不少日本观众身穿和服,看来他们都是把看歌剧当初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动。
Grosses Festspielhaus剧场是萨尔茨堡音乐节最重要的剧场,20世纪60年代建成,当时卡拉扬指挥了首场演出。这个剧场的特色在于舞台建在山壁中,台口非常宽大,是世界上舞台最宽的剧场之一。乐池并不算深,指挥站在乐池中,整个上半身都能看到。本场歌剧的指挥名叫Ivor Bolton,我以前没有听说过,看介绍说这是一位英国指挥家,曾指挥多家著名歌剧院,特别是和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关系密切,他每年夏季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指挥莫扎特乐团,演绎过很多歌剧,包括莫扎特的Zaide,海顿的Armida。乐队的人数不多,但是使用了不少古乐器,包括两架羽管键琴(一架是指挥在某些片段使用),以及theorbe(大低音诗琴)、鲁特琴等。
幕间休息时拍到的舞台
乐池,我觉得比一般剧院要浅
调音师在幕间休息时给羽管键琴调音
剧场内,这剧场大概可以容纳2000多观众,而且舞台极为宽阔
开始的序曲很简洁,弥漫着阴郁悲哀的气氛,指挥Ivor Bolton的手势,我觉得有点像捷基耶夫,手腕不断灵活转动,花样繁多。大幕缓缓拉开,令人意外的是,舞台上并没有刻意搭建布景,中央是巨大的管风琴,一边用布罩住。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判断出这是真的,而不是绘制的布景。在第三幕中,还有管风琴演奏的片段,演奏员直接走上舞台进行演奏。
管风琴后没有幕布和任何布置,半圆形的后台完全裸露,舞台前方摆了一排椅子,但椅子的样子也不同。演员们从舞台两段缓缓入场,他们都身穿西服革履,而不是古罗马时代的装束。安条克总督Valens以推搡民众,揪女子头发等形体动作表现他的粗鲁残暴,当然也是位非常出色的男中音。男主角Didymus由Bejun Mehta扮演,他是一位假声男高音,这也是我首次欣赏到这一行当的表演,这位光头演员身材不高,但嗓音非常高亢,如果不看现场,恐怕一时还难以听出他和女高音的区别。Septimius是位高大英俊的男高音,两位女演员Theodora和Irene分别是女高音和次女高音“应工”。合唱队大约有60多人,水平非常高,他们不断变换位置,完成剧中的表演动作,但合唱声音仍然高度和谐。可能因为我对曲目不太熟悉,在独唱演员的宣叙调、咏叹调之外,几首合唱给我的印象更深。在第三幕,Didymus和Theodora唱出了本剧唯一一段重唱,最后歌剧在圣洁的合唱中落幕。
看这种冷门剧目,幸好买了节目单,可以对照唱词,了解每段的大致内容和剧目进程。不过舞台灯光昏暗之后,就基本看不见节目单了。惭愧的是,从第二幕开始,由于灯光愈加昏暗,唱段大量的使用小调,偏于舒缓,加上时差反应,我开始打起了瞌睡。实际上来欧洲的第3、4天看歌剧状态会更好。说实在的,这出歌剧不乏好听的唱段,但能够全程认真的坚持下来,也需要一些耐力。
这边观剧查票不是很严格,观众们在幕间休息时,都去街上聊天,再进门也不查票了
这辆奔驰,前风挡上贴着VIP001,是奥地利总统菲舍尔和葡萄牙总统席尔瓦的座驾,车型是奔驰S400混合动力
演出的剧场,著名的Grosses Festspielhaus
剧场内的卡拉扬雕像,向大师致敬
现在看歌剧现场,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演员的表演能力比从录像上看到的老一代有更大的提高,主演和群众演员都是如此,使得歌剧不仅仅是歌唱的艺术,而更加鲜明的体现视觉效果。在这出戏里数十位演员们在舞台上频繁换位,并能保持演出的流畅,显然进行了充分的排练。在第二幕,为了表示当地异教徒欢乐的气氛,所有合唱演员甚至捉对躺在舞台上做出做爱的姿势;而在表现Didymus营救Theodora的场景时,Didymus当场脱掉上衣、裤子和鞋袜,仅剩一条短裤,然后换上了Theodora的红裙。《狄奥多拉》这种经典的剧目,也成为导演古为今用的新舞台,演员穿古代还是当代的文章并不重要,关键还是展现爱的主题,剧目由清唱剧而变为歌剧,由生僻剧目成为重要开场演出,完成了经典的重生过程。不论如何,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开幕演出,体现了世界歌剧制作的最高水平,从这一点来说,欣赏这出《狄奥多拉》,其收获足以弥补没有看到经典意大利歌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