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梅兰芳》之后的十点感想
(2008-12-07 21:42:18)
标签:
梅兰芳娱乐 |
分类: 瞎评胡论 |
今天看了电影梅兰芳,我的京剧圈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发表了感想,我也应该写几条,正好昨天也有友人问我感想如何,不过今天实在疲惫,懒得组织语言,只能罗列几条。
1、电影拍的非常不错,不过还是太长,我算是个戏曲爱好者了,还是看得头晕脑胀,有点烦躁,建议中国影院仿效荷兰,有中场休息,这样现场饮料食品销量必将大增!
2、陈凯歌翻盘了,回到正道上来了,这种题材,很难有人比他拍得更好。
3、感谢梅葆玖先生的大度,中国有为长者讳的传统,片中梅兰芳当然是正面形象,但如果梅葆玖先生过于较真、死板,硬要把梅先生拍成一个高大全,只怕也没有如今的关注度,毕竟,借着这个片子,引发了公众对于戏曲的兴趣,各大媒体在介绍影片的同时,也顺带传播了戏曲文化,梅葆玖先生为了振兴京剧是做出了牺牲的。
4、不要拿戏曲业内人士的标准去看这个电影,这就是一部娱乐大片。电影里,孟小冬对梅兰芳说:台上见。实际上这部影片表现的也是舞台上、生活中两个不同的梅兰芳,台上是女人,台下更男人。
5、如果平常看戏,就发现黎明、章子怡、王学圻的舞台形象都挺僵硬的,专业与非专业就是不一样,不过明星才是票房的保证,没有黎明章子怡,这部电影的宣传效应会减不止一半,不要对他们太苛求。
6、各方评论争说孙红雷,在先入为主的观念下看,一样觉得孙红雷才是真正的主角,他就是台上台下两个梅兰芳对比转换的核心。孙红雷演的邱如白,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就把他看成经纪人吧,呵呵,以这个标准来看,邱如白可算大好人了。
7、我不喜欢拿梅兰芳赴美演出成功说事儿。现在也有文章在争论,到底美国人是否真的被梅兰芳所倾倒。其实这有什么的,美国人不喜欢,就说明梅兰芳不伟大么?京剧本身就是中国的艺术,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显示中国传统审美取向,岂是老外能轻易了解的,根本用不着指望外国人喜欢和承认。
8、十三燕的原型是不是谭鑫培?有点像,比如他演的那几出戏,尤其是《卖马》、《定军山》、《坐宫》,那都是老谭的拿手好戏,伶界大王也是用来形容谭鑫培的。但其实也不像,以梅兰芳当时的地位,怎么可能胆敢和“十三燕”挑战呢,最后导致十三燕身死,岂不是欺师灭祖?即便挑战了,梅兰芳当时也不可能胜过谭鑫培。所以不能对号入座,十三燕输的不是戏,那几出戏都是至今常演的经典,也不是守旧,谭鑫培也曾对京剧进行了大量改革,他是因为“戏子”的地位而输,是因为时代而输。
9、章子怡扮相甚好,有神。黎明很不好。
10、如果平常看戏,看了这部电影,感触会多些。一般人,恐怕印象都集中在几位大牌演员,以及对坤生男旦的好奇上。实际上,京剧界没有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普及戏曲的机会,比如说,同步推出王佩瑜、刘铮演个《游龙戏凤》之类,或者演电影里出现的那些折子戏,号称当今的梅郎与冬皇,大肆宣传一下,开场前再做些讲座;或者主动占领舆论阵地,利用宣传档期,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普及京剧,这些事情的效果比排十出新编历史戏强的多!这些固步自封的人当道,京剧亡了也无话可说。
我圈子里有几篇梅兰芳影评写的不错,推荐一下,有些所谓影评家的大作,看起来完全胡扯。
闲言碎语《梅兰芳》
看电影《梅兰芳》之后
邱如白无断臂情结
速递《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