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货痴语:从爆肚冯到小肠陈

(2008-09-15 20:37:55)
标签:

美食

分类: 东游西逛

吃货痴语:从爆肚冯到小肠陈

很多人就好这口儿啊,以后是不是得到包间里吃去,100元一份?

北京交通台的潘主任最爱吃卤煮,据说到了马来西亚都吃。我枉为北京人,最近几年才开始吃卤煮。要吃卤煮就得去小肠陈,尤其是南横东街的老店,这地方面积不大,黑乎乎的小屋里坐满了人,闷热的很,卫生条件也很一般。门外整条胡同显得破烂,沿街墙上写满了拆字,暴土扬场。

吃的人多,是因为担心这地方不久拆迁,此前前门外的老字号爆肚冯也是这般场景。奥运之前,前门大街整治完毕正式开街了,媒体纷纷报道,环境一新,古色古香,店面云集之类,还引述全聚德的话说,一天收入多少云云。可是我看到王军先生新著《采访本上的城市》中写到拆迁之前的景象:

爆肚冯掌门人冯广聚:“说是两年后回来,但我们怕回不起。。。我现在烧饼5毛钱一个,25元就能吃一顿套餐,如果两年后房租从现在的8万元涨到30万元,你说我卖多少钱合适。”

一家评估公司对谦祥益(丝绸老字号)的房产做了评估,说是三类地区,每平方米估价不到1万元。副总经理高慎昌说:“既然不拆房子了,为什么还要我们走呢?我们得到的答复是整个地区由开发商承包了,市政设施要改造,我们的店铺也要交给开发商来装修。”

全国政协委员万选蓉:“调查发现,拆迁中文物古建构件如木材等均被卖掉,砖瓦则被砸烂,根本未按迁建的程序施工。”

这些事儿,对于媒体来说,也不是昧着良心不说,只不过他们也在“大原则”下有苦难言。

吃货痴语:从爆肚冯到小肠陈

小屋里挺热,吃完出来先擦汗

小肠陈也是如此,这胡同是破点,可是改造怎么进行呢?现在宣武区老在自吹自擂文化底蕴,宣南文化如何如何,实际上,这里所处的“大吉片”地区,正是宣南文化的核心区域,就在小肠陈附近,张之洞、曾国藩等名人都住过,到处是名人故居、会馆,却即将被拆除殆尽,理由都是冠冕堂皇,可是当地的老百姓还回得来吗?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往北走一段,正在建什么狗屁的“媒体街”,宣武门路口的西南角,那是北京如今城区格局的发源地,自打金国就有街道了,如今莫名其妙的盖了一大楼叫做“环球财讯中心”,黑乎乎的一坨,就像外星怪物,和远处的灰色大坟包相映成趣,那楼下边就是明朝第一忠臣杨继盛故居--杨椒山祠。就这样下去还有一点文化价值吗,文化早已拆除殆尽了!有关领导的贪婪、短视、无耻,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我是不懂古建筑的,但是我喜欢古建筑那种历史感。顺承郡王府,为了机关大楼迁建了,挪到朝阳公园,如今成了一饭馆,还有王府的风范吗?南池子的改造,当年也是极尽吹嘘的,但是我看到,原来的玛哈嘎喇庙,变成税务博物馆之后,威严与沧桑荡然无存,旁边的深宅大院,显然也不是当年的居民了。我料想过不多年,所谓的文化名城北京,必将沦为大厦包围之中的烟尘之城。看见金融街里高楼林立之下的那个小院子了吗,大概是叫火神庙吧,将来的故宫就是那种感觉吧。

前几天一直看《采访本上的城市》,郁闷不已,但是又无能为力啊,想起一句“俗话”:历史的车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吃货痴语:从爆肚冯到小肠陈

招牌够旧的,不过也留不了几天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