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汽车长镜头
汽车长镜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669
  • 关注人气:317,5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震后72小时:前线加把劲 后方需冷静

(2008-05-15 19:23:34)
标签:

汽车

分类: 瞎评胡论

核心提示:捐款量力而行,国难当头,请少一分指责谩骂,多一分理解支持。

我们不要忙着指责地震局没预报出来,指责伞兵空降晚,指责哪家企业哪位名人捐得少,我们要把人救出来,要重建家园!

汶川地震已过72小时,这72小时,被专家称为“黄金时间”,一旦超过,受困者的生存几率将大大降低。随着气候和交通状况的好转,大批部队、救援人员进行核心灾区,但是留给他们抢救幸存者的时间不多了,看到电视画面上,为了抢救一个人,需要十几个人、十几个小时时间的努力,实在是令人揪心,在灾难面前,我们的双手显得如此无力。

前方传回的消息、画面,感动着每一个人,面对灾情,所有中国人无不动容,我们看到,献血的人排成长队,像抢购打折商品一样争先;无论是自发还是有组织,善款雪片一样飞向灾区;无数人准备把自己的车里装满饮水食物开往四川;更为积极的是企业,新浪财经的专题里,捐款千万元以上的企业LOGO,已经排了几十家。在这片捐助的热潮中,我们看到了团结的行动、坚定的信念;在这片热潮中,我们更需要一份冷静和理性。

奇怪的是,在各网站企业捐助新闻的留言板中,出现了一些不理智的声音,有不少人攻击、谩骂捐款少的企业。而且往往是这种谩骂,具有一呼百应的效果。

面对灾情,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能力和责任,都在为灾民做事,捐助无分多寡,量力而为,无须攀比,但求无愧我心;企业也同样如此,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情况,对于公益行为有自己的认知,震灾是一场突发事件,对震区的捐助额度,不能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完全划等号,例如汽车企业中,不少自主品牌企业表现抢眼,比亚迪地震40小时之内迅速作出反应,吉利也是在自身状况吃紧的情况下全力援助,他们都捐出了价值千万的钱物,于是乎,很多网友就以这两家为标杆,指责数目较低的企业,脏话迭出。

但是,捐款难道还有错、有罪么?有人说,这次震灾对企业是“大考”,我要说,这是发挥题,不是必答题。公益不表现在一时一事,而体现在长期效果,自主品牌踊跃捐款当大书一笔,某些企业捐得不多,也不宜苛责,毕竟捐助是自愿而不是摊派和征收,何况,一些企业在环保、助学、文化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同样不可磨灭。切不可把数额当作爱心的唯一标准,上纲上线。那些谩骂的网友,你们发帖之前,有没有经过思考,有没有理性的判断呢?你们自己又已经为灾区做了什么?

当然,每个企业的捐助,也或多或少有“营销”的成分在,企业的付出,不敢说不求回报,但也不希望适得其反,搭个便车,有一定程度的宣传无可厚非,但要把握好一个度。如果自身的捐助还没有到位,先想办法给自己立个牌坊、竖个石碑,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作为媒体,面对企业的善行,应抱一种鼓励、支持的态度。然而我在某网站头条文章里居然看到了这样的话:“我们将现实与昨天做出一个比较,我们就知道,只有中国人最关心中国人!只有自主品牌最爱中国人!那些动辙一年数十亿数百亿纯利的跨国公司,那些赚得盆满钵满的合资企业,他们竟然不如企业规模小,利润薄,自身都有许多难处自主品牌企业,相比之下,何以为堪?”

这根本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知此公出于何意,刻意为自主品牌和跨国公司树一道分水岭,强加善恶之分。切莫忘记,还有无数灾民躺在瓦砾堆之下苦苦呻吟,生命垂危,在救援的紧要关头,不对捐助行为加以鼓励,反而内外有别,以简单的比较,片面的激化矛盾,挑唆网友攻击。简单看,这是左派幼稚病,仔细想来,不知还包藏何等居心。如果说企业在这种攻击的刺激之下,无视自身状况,盲目攀比追加,将成为丧失冷静的无奈甚至被迫之举,与公益的理念背道而驰。

面对大灾,我们媒体当摆正位置,我们就是播种机、宣传队,通过报道,鼓励更多的企业投入到捐助善行中来,企业帮灾区一把,我们帮企业一把。平心而论,有些企业确实可以捐的更多,但是面对网络这个环境,这种无限扩大的效应,还是应当以善意的引导为主,像该网站这样处理,就可能人为的制造出不必要的矛盾,对这种情形就应保持冷静,发挥媒体应有的作用。不但不如此,还把企业的贡献安在自己头上,就是沽名钓誉了。我看到一些媒体这样报道,“在我们的倡议下,有多少家企业开始捐助了”,如此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做法,让人齿冷。类似上述两种这种错误、低级的导向,直接折射媒体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