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国家大剧院 |
分类: 爱乐笔记 |
进入大剧院的穹顶之下
11月8日是记者节,晚上去听了一场纪念中国记者协会成立70周年的音乐会,节目倒在其次,关键是举办音乐会的场地,现在可还不太容易进来--国家大剧院。
车开进地库之前,保安先查票,很有意思,确认一人一张票之后车才能下去,地库面积不小,不过有的地方还没完工。从地库可以直接走进剧场,安检之后是个长长的走廊,两侧是白色灯柱,头上应该就是人工湖,走廊两边是展览,主题分别是世界各地的剧院和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厅外观
从走廊出来,是一处半地下空间,从扶梯上去,就是国家大剧院“大巨蛋”的内部,四周一圈环形的走廊,正中间是歌剧院,音乐厅和剧场在边上,这些建筑都被这个半球形的大穹顶罩在其内。由于剧院内部还没正式启用,设施都比较新,装修也挺豪华,不过缺点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即便是只有音乐厅启用,整个穹顶内部的灯也要都开着,相当于很小的实用面积占用大量的用电面积,加上外面的人工湖,和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太不相符。
音乐厅内景
此番无缘参观歌剧院,演出地点是音乐厅,本身音乐厅不算太大,能做6、700人,从票上看,分为“楼座”和“池座”,主体建筑就一层,池座相当于前十几排,楼座是后十几排,和国外一些著名音乐厅相像的是,乐队后方也有座位,这样合唱队和观众都可使用,一层以上有环绕剧场的侧座,但座位并不多。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规制宏大的管风琴,前面的一排哨管是由长到短排列的,像是巨大的排箫。我查了下资料,据说这架管风琴造价3000万,是亚洲最大,中山公园音乐堂的那个平时能用几次?我希望这么值钱的东西能经常使用,期盼早日听到纶音。
人工湖下的走廊
节目本身也确实不怎么样,在一个特定的主题之下,无论有多少小噱头,也难脱窠臼,留给我的印象只是戴玉强唱错和朱军、周涛那些为味如嚼蜡的套话。所以演出半截我干脆出去拍照片。不过最后一曲还可以说一说,演奏曲目名为《生日歌》,作为向中国记协庆祝的压轴。演奏者中,小提琴是薛伟、大提琴秦立巍、钢琴是赵胤胤,这个节目有点模仿瑞士卢塞恩音乐节的一次演奏,是为音乐节庆祝生日,克莱默、郎朗等人共同演奏此曲,熟悉的生日歌旋律之后,在变奏中加入了海顿的皇帝弦乐四重奏。这次是再有发挥,先是中国的旋律,然后是“祝你生日快乐”主题,接着在皇帝弦乐四重奏之后,薛伟忽然接了个“我们都是神枪手”,现场居然没有发出会意的笑声,最后情绪热烈,转到匈牙利舞曲的风格结束。不过说实在的,我们的新闻事业搞成这个样子,我们干记者的理应无比羞愧,还有什么好庆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