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点滴 |
打小儿我就爱买书,但是我不爱买那些“应该买”的书,比如说上高中人家都买测验题,上大学都买电脑和英语四级之类,上班又都买点管理学、励志之类,我就喜欢买闲书,瞎买,爱看什么买什么,不嫌多,买了也看不完。现在买书条件好了,到处是大书城,种类多得挑不过来,不像以前,书店少,难得遇见好书,不过以前也有以前的乐趣,印象中有很多书店是我经常光顾的。
王府井书店
那是我永远的圣地,在拆之前是北京最大的书店。小学时候我就喜欢自己逛王府井,路线是下了1路车过马路去高台阶上的邮电书店,然后是八面槽的外文书店和音乐书店,还有东安市场的旧书店也经常去,最后一站就是王府井书店,书店的结构记不太清了,好像第一层是文史哲、第二层是儿童书籍(我最喜欢的地方)和文学,第三层是科技,第四层偶尔卖些旧书(我就是忘了哪儿卖“学习”的书)。最开始的时候读者不能直接拿书,售货员站在柜台前面,必须在高高的柜台前仔细看清书名,才能找售货员去要。每次我都是进了大门向左,最后从右侧出来,流连许久,但买过什么书已经记不清了。就记得小学六年级时在儿童图书的地方看到一本卫斯理的《异宝》,只剩最后一本了,书有点旧,但看介绍还不错就买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迷了几年。
南礼士路附近
以前住在那边,所以经常去附近的书店。最大的一家就是南礼士路书店,在月坛南门的对面,现在应该还在。初一的时候在学习图书馆看到柏杨写的《中国人史纲》,爱不释手,放学就去那书店,居然就有,可惜那本书后来借人,少了一册,最近又买了再版的。
离家最近的叫做兴达书店,在南礼士路和长安街十字路口西北角,二炮住宅底商中的一家,我上初中以后开的,虽然没什么好书,但时常路过就进去看一看,现在应该已经没有了。
更早的时候,因为每天坐37路,在三里河东路车站那儿有个报刊亭,逐渐把那个小屋子打开了,也卖些书,虽然印象里没买过什么,但总要去看看。三里河总站那边,原来有一溜书摊,都是畅销书,再远还有甘家口,那地方的书摊换了几次地方,增光路、二里沟路都有过,后来到了甘家口商场以南,一直存在到4、5年前,书还打折,不过好像后来禁止摆书摊了。长安街以南原来是真武庙市场,曾经先后有过几个书摊,小学时我曾经买过第一本蔡志忠漫画,那好像还是什么考试成绩好的奖品。
西单地区
当时,与西单大商业区地位不相应的是,那地方没有大书店,小时候我常去的是儿童书店。还有两家中国书店,一家在如今北京现代4S店的位置,15路西单站站牌旁边,是一座老的木结构建筑,有不少旧书,拆了实在可惜。还有一家大概位于劝业场东边的胡同,应该是现在文化广场的位置吧,那地方我上中学之后才发现,买过几盘磁带,还有一本《外国通俗名曲欣赏词典》,由于有简谱的名曲旋律,是我喜爱古典音乐的入门书。西单劝业场里也有个书店,不过印象不深。再往北就是西四拐角那个书店,居然还能坚持到现在,想来如果不是那个书店,路口早就拓宽了。那是个从小让我印象深刻的仿古建筑,不知是什么时候建的,不过我在那里看书居多,很少买。
海淀图书城
刚开门的时候我上初中,第一次去那边,坐了将近俩小时公共汽车,感觉像是到了天边,当时只觉得步行街的形式很新鲜,书店规模大得惊人,一天都转不过来,后来又去了几次之后,书店的定位逐渐改为考试书籍,现在这一条步行街已经如此破败,在两旁新建筑的包夹之下,估计难以为继。
琉璃厂书店
当年曾是北京书店最集中的地方,邃雅斋那一柜柜直达房顶的历史书籍让我忘返。还有海王邨的旧书,当初我找《京剧谈往录》到处都没有,在这里发现了八成新的一本,遂以高价买下。还有旁边的中国书店,书架是按出版社分的,有点乱,但总能看到不常见的书籍。如今邃雅斋基本卖古书字画,中国书店挪到了南边,我却还没去过。
王府井书店
那是我永远的圣地,在拆之前是北京最大的书店。小学时候我就喜欢自己逛王府井,路线是下了1路车过马路去高台阶上的邮电书店,然后是八面槽的外文书店和音乐书店,还有东安市场的旧书店也经常去,最后一站就是王府井书店,书店的结构记不太清了,好像第一层是文史哲、第二层是儿童书籍(我最喜欢的地方)和文学,第三层是科技,第四层偶尔卖些旧书(我就是忘了哪儿卖“学习”的书)。最开始的时候读者不能直接拿书,售货员站在柜台前面,必须在高高的柜台前仔细看清书名,才能找售货员去要。每次我都是进了大门向左,最后从右侧出来,流连许久,但买过什么书已经记不清了。就记得小学六年级时在儿童图书的地方看到一本卫斯理的《异宝》,只剩最后一本了,书有点旧,但看介绍还不错就买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迷了几年。
南礼士路附近
以前住在那边,所以经常去附近的书店。最大的一家就是南礼士路书店,在月坛南门的对面,现在应该还在。初一的时候在学习图书馆看到柏杨写的《中国人史纲》,爱不释手,放学就去那书店,居然就有,可惜那本书后来借人,少了一册,最近又买了再版的。
离家最近的叫做兴达书店,在南礼士路和长安街十字路口西北角,二炮住宅底商中的一家,我上初中以后开的,虽然没什么好书,但时常路过就进去看一看,现在应该已经没有了。
更早的时候,因为每天坐37路,在三里河东路车站那儿有个报刊亭,逐渐把那个小屋子打开了,也卖些书,虽然印象里没买过什么,但总要去看看。三里河总站那边,原来有一溜书摊,都是畅销书,再远还有甘家口,那地方的书摊换了几次地方,增光路、二里沟路都有过,后来到了甘家口商场以南,一直存在到4、5年前,书还打折,不过好像后来禁止摆书摊了。长安街以南原来是真武庙市场,曾经先后有过几个书摊,小学时我曾经买过第一本蔡志忠漫画,那好像还是什么考试成绩好的奖品。
西单地区
当时,与西单大商业区地位不相应的是,那地方没有大书店,小时候我常去的是儿童书店。还有两家中国书店,一家在如今北京现代4S店的位置,15路西单站站牌旁边,是一座老的木结构建筑,有不少旧书,拆了实在可惜。还有一家大概位于劝业场东边的胡同,应该是现在文化广场的位置吧,那地方我上中学之后才发现,买过几盘磁带,还有一本《外国通俗名曲欣赏词典》,由于有简谱的名曲旋律,是我喜爱古典音乐的入门书。西单劝业场里也有个书店,不过印象不深。再往北就是西四拐角那个书店,居然还能坚持到现在,想来如果不是那个书店,路口早就拓宽了。那是个从小让我印象深刻的仿古建筑,不知是什么时候建的,不过我在那里看书居多,很少买。
海淀图书城
刚开门的时候我上初中,第一次去那边,坐了将近俩小时公共汽车,感觉像是到了天边,当时只觉得步行街的形式很新鲜,书店规模大得惊人,一天都转不过来,后来又去了几次之后,书店的定位逐渐改为考试书籍,现在这一条步行街已经如此破败,在两旁新建筑的包夹之下,估计难以为继。
琉璃厂书店
当年曾是北京书店最集中的地方,邃雅斋那一柜柜直达房顶的历史书籍让我忘返。还有海王邨的旧书,当初我找《京剧谈往录》到处都没有,在这里发现了八成新的一本,遂以高价买下。还有旁边的中国书店,书架是按出版社分的,有点乱,但总能看到不常见的书籍。如今邃雅斋基本卖古书字画,中国书店挪到了南边,我却还没去过。
前一篇:在梨园剧场看旅游京戏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