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封建余孽 |
顺便说一下清朝帝王对于戏曲的爱好,早先流行的是昆曲,非常高雅,以此相对,其他戏曲剧种被称做“乱弹”。京剧诞生的起源是四大徽班进京,当时是为了庆祝乾隆80大寿。后来徽剧结合了汉剧、昆曲、梆子等剧种的特点,逐渐在咸丰、同治年间形成了京剧。咸丰本人是超级戏迷,达到专家的水平;慈禧同样如此,她经常把谭鑫培、杨月楼这样的名家请到宫廷演出,名曰“内廷供奉”,后来还在颐和园修建了德和园大戏楼,由上面的事情看来同治也是戏迷,而光绪却不是如此,光绪小时候听见打雷,肚脐就会流水,成年以后依然害怕巨响,当然受不了锣鼓的吵闹。
王庆祺因此受知于皇帝,升官到南书房行走,成为了皇帝的老师,像这等人怎可能称为师表?后来还有了进春册的丑行,如前所述,同治后宫生活不谐,居然在群小带来下去妓院发泄。当时北京最好的妓院在前门八大胡同一带,王公大臣也经常光顾,很多人是见过皇帝的,所以同治只能去金鱼池一带的下等妓院,都是“劳动人民”的去处,条件之恶劣自不待言。甚至有野史说,有太监长得像少女,同治喜欢他,他姐姐在金鱼池当妓女,这太监就带皇帝去哪里。如此这般,怎能不得花柳病?
同治得病开始是出天花,清朝来自关外,没见过天花这么厉害的传染病,加上顺治皇帝因天花而死,所以对天花格外恐惧。康熙以幼年继承皇位,就是因为他出过天花,也因此他后来脸上是有些小麻子的。因为害怕,就把天花称为喜事,官员要换蟒袍,叫做“花衣”,要请痘神娘娘,要加官进爵大赦天下,指望靠这些去除病魔。官方的死因自然不会提到花柳病,不过从当时的记载来看,病情确实非常严重,也很恶心。《翁同和日记》上说“腰间溃处如碗,其口在边上,揭膏药则汁如箭激”;“上侧卧,御医揭膏药挤脓,脓已半盅,色白而腥,漫脓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视之可骇”。那时候天花本无法医治,做为御医,真才实学有限,即便真有水平,也以不用猛药,不出事为原则,怎能揭穿皇帝真正病情。从常理上讲,皇帝当时虚弱,应该进补,但阳毒太盛,如果进补又会阳气过旺,到这个份儿上真的没救了。
王庆祺因此受知于皇帝,升官到南书房行走,成为了皇帝的老师,像这等人怎可能称为师表?后来还有了进春册的丑行,如前所述,同治后宫生活不谐,居然在群小带来下去妓院发泄。当时北京最好的妓院在前门八大胡同一带,王公大臣也经常光顾,很多人是见过皇帝的,所以同治只能去金鱼池一带的下等妓院,都是“劳动人民”的去处,条件之恶劣自不待言。甚至有野史说,有太监长得像少女,同治喜欢他,他姐姐在金鱼池当妓女,这太监就带皇帝去哪里。如此这般,怎能不得花柳病?
同治得病开始是出天花,清朝来自关外,没见过天花这么厉害的传染病,加上顺治皇帝因天花而死,所以对天花格外恐惧。康熙以幼年继承皇位,就是因为他出过天花,也因此他后来脸上是有些小麻子的。因为害怕,就把天花称为喜事,官员要换蟒袍,叫做“花衣”,要请痘神娘娘,要加官进爵大赦天下,指望靠这些去除病魔。官方的死因自然不会提到花柳病,不过从当时的记载来看,病情确实非常严重,也很恶心。《翁同和日记》上说“腰间溃处如碗,其口在边上,揭膏药则汁如箭激”;“上侧卧,御医揭膏药挤脓,脓已半盅,色白而腥,漫脓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视之可骇”。那时候天花本无法医治,做为御医,真才实学有限,即便真有水平,也以不用猛药,不出事为原则,怎能揭穿皇帝真正病情。从常理上讲,皇帝当时虚弱,应该进补,但阳毒太盛,如果进补又会阳气过旺,到这个份儿上真的没救了。
前一篇:花柳病与我们的新生活(3)
后一篇:花柳病与我们的新生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