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封建余孽 |
谥号是人去世之后加给他的称号,既表示对逝者的尊敬,也是对此人一生的评价。皇帝有皇帝的谥号,大臣有大臣的谥号。清朝的谥法基本延续前朝。文臣一般入过翰林的谥号为文*,后面一个字就是对大臣的评价,其中区别很有讲究。
最好的谥号就是文正,这是作为一名大臣身后的最高追求,所谓正,主要还是讲究品行操守,正色立朝,德被后世。清朝第一个文正是康熙年间的理学名臣汤斌,最有名的是曾国藩,还有像刘墉的父亲大清官刘统勋。帝师一般都是道德的楷模,又受皇帝的尊重,所以可能被谥为文正,比如朱圭和李洪藻。曹振镛是典型的误国官僚,但因为一生受道光皇帝信任,也是文正。
其次好的是文忠,凡是谥为文忠的大臣,都是真正实心为朝廷办事的,受人尊敬的,比如李鸿章、林则徐、文祥、胡林翼、荣禄。
有武功的大臣可以谥为文襄,典型的是左宗棠、勒保、福康安。张之洞一生没打过仗,临死希望谥文襄,可能是对书生挥斥方遒的向往。
很多有名的大臣谥号是文端,也是不错,顾名思义是讲理学的,像尹继善、鄂尔泰、王杰、朱轼。谥号为文恪的似乎下场不大好,比如孙毓汶、王鼎、高士奇。
其他的,文定(沈桂芬、孙嘉淦)、文恭(翁同和、董诰)、文靖(宝均)也不错,还有丁宝桢(文诚)、刘墉(文清)、张廷玉(文和)、纪昀(文达)、陶澍(文毅)、阿桂(文成)。
有的人的特点,从谥号上一下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康熙朝的大清官于成龙(清端),雍正年间的李卫(敏达)、田文镜(端肃)
战争中遇难的都有“壮、烈”一类的字眼,比如傅恒的哥哥傅清被西藏叛军杀害,谥号襄烈,王有龄在杭州被太平军攻破后遇难,谥号壮愍,江忠源也是与太平军作战自杀,谥号“忠烈”。
最好的谥号就是文正,这是作为一名大臣身后的最高追求,所谓正,主要还是讲究品行操守,正色立朝,德被后世。清朝第一个文正是康熙年间的理学名臣汤斌,最有名的是曾国藩,还有像刘墉的父亲大清官刘统勋。帝师一般都是道德的楷模,又受皇帝的尊重,所以可能被谥为文正,比如朱圭和李洪藻。曹振镛是典型的误国官僚,但因为一生受道光皇帝信任,也是文正。
其次好的是文忠,凡是谥为文忠的大臣,都是真正实心为朝廷办事的,受人尊敬的,比如李鸿章、林则徐、文祥、胡林翼、荣禄。
有武功的大臣可以谥为文襄,典型的是左宗棠、勒保、福康安。张之洞一生没打过仗,临死希望谥文襄,可能是对书生挥斥方遒的向往。
很多有名的大臣谥号是文端,也是不错,顾名思义是讲理学的,像尹继善、鄂尔泰、王杰、朱轼。谥号为文恪的似乎下场不大好,比如孙毓汶、王鼎、高士奇。
其他的,文定(沈桂芬、孙嘉淦)、文恭(翁同和、董诰)、文靖(宝均)也不错,还有丁宝桢(文诚)、刘墉(文清)、张廷玉(文和)、纪昀(文达)、陶澍(文毅)、阿桂(文成)。
有的人的特点,从谥号上一下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康熙朝的大清官于成龙(清端),雍正年间的李卫(敏达)、田文镜(端肃)
战争中遇难的都有“壮、烈”一类的字眼,比如傅恒的哥哥傅清被西藏叛军杀害,谥号襄烈,王有龄在杭州被太平军攻破后遇难,谥号壮愍,江忠源也是与太平军作战自杀,谥号“忠烈”。
前一篇:巴洛克风格--试驾日产风雅
后一篇:椰林海风体验海马福美来普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