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汽车长镜头
汽车长镜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669
  • 关注人气:317,5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清代的王爷

(2005-03-09 09:15:37)
分类: 封建余孽
  我为什么以“固山贝子”为笔名,经常有人问我,这当然不是日本名,就如同新浪没有日资--这个谣言曾经如此的甚嚣尘上,我敢断定这是骚狐的小人们干的--我就奇怪新浪为何长久没有人出来以正视听,直到前几天沈健明副总借盛大这个事才正式辟谣,我也借此说明一下,固山贝子是清代宗室的爵位。清朝规定凡是太祖努尔哈赤的直系子孙,都称为“宗室”,腰间系一根黄带子,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祖父觉昌安的子孙,叫做“觉罗”,系红带子。宗室要封爵位,最高的是亲王,全称和硕亲王,其次是多罗郡王,再次是多罗贝勒,然后是固山贝子;再往下是公,辅国公、镇国公,不入八分公,最后直到三等奉恩将军。袭爵位一般是递降,而且理论上是嫡子袭爵,再要看皇上恩典;也有例外,就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可以以原爵位代代承袭,清初是八家: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庄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雍正年间增加了怡亲王,清末增加了恭亲王和醇亲王。当然还有蒙古亲王,比如科尔沁亲王,也是世袭的,人家都是有自己一大片领地的,总不能爵位越来越低吧。

  但到底我为什么以此为名呢,现在真说不清了,反正是出于对清史的爱好,就像我有一同事笔名叫做“开府仪同三司”,那是他向往宋朝对知识分子的尊重。我还是谈谈清代的这些王爷们。清初,当然是以军功定爵位,凡是亲王郡王,个个都曾经出生入死的打江山,直到康熙年间,平定吴三桂、蒙古、准噶尔的叛乱,都是亲王领兵出征。后世承平年代,锦衣玉食,总以纨绔居多,越往后总体素质越低,直到宣统年间,国事成了家事,一帮半大小子执掌着军政大权,国家不亡才怪。

  其他的王爷之中呢,可以分分类,有早殇的,比如顺治端敬皇后董鄂妃的儿子,还没有命名就夭折,但子以母贵,封为荣亲王;有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雍正朝、同治朝最明显,雍正的八弟允SI,九弟允禟,被改名阿其那、塞斯黑,不得善终;同治年间慈禧发动辛酉政变,顾命八大臣中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赐自尽,被砍头的肃顺也是宗室(端华的弟弟)。有在政坛颇有作为的人物,典型就是恭亲王,洋务运动的代表。有的人因为有钱有闲,在文化上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像康熙十六子庄亲王允禄精通音律,三子诚亲王允ZHI主编了《古今图书集成》,乾隆的儿子成亲王永瑆是书法家,礼亲王昭梿写过《啸亭杂录》,民国年间的著名京剧票友红豆馆主溥侗,也是宣宗道光皇帝的子孙。一些人呢,名声很好,像怡亲王允祥,雍正说他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古今从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雍正年间的简亲王德沛,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儒王”。还有一些人名声很坏,比如光绪年间颟顸糊涂的代表,疯狂迷信义和团的端郡王载漪。

  他们的名字比较怪,生僻字比较多,为什么呢?皇帝的儿子多了,就得按辈分排名,这是从雍正那辈开始的,都是第一个字是胤,第二个字带示补旁;乾隆那辈,第一个字是弘,第二个字带日字旁;嘉庆那辈,第一个字是永,第二个字带王字旁;道光那辈,第一个字是绵,第二个字带竖心旁;咸丰那辈,第一个字是奕,第二个字是言字旁;同治那辈,第一个字是载,第二个字带三点水;宣统那辈,第一个字是溥,第二个字单人旁;再往后是毓、恒、启。谁继位,他的名字就要避讳,改写别的字或者缺笔。从嘉庆开始的几位皇帝,为了避免别人避讳太麻烦,就把自己改名为生僻字。同辈人都是一个偏旁,人一多,就不好起名,为了防止避讳麻烦,还不能用特别常用的字,所以好多名字都不在GB字符中。当然,远支的宗室,就不一定按照这个辈分起名了。

  判断一个王朝的兴衰,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子孙是否兴旺,这样才能择贤而立,咸丰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同治无子,继位的光绪是咸丰的侄子,光绪仍然无子,继位的宣统又是光绪的侄子,宣统仍然无子,可见清朝不得不亡。也由此可见,咸丰之后的直系皇室子孙现在已经没有了,要说如今最近支的皇族应该是道光的子孙,道光共九子,前三子早亡,但长子有人过继,四子是咸丰,如今无后,八、九子之后也是过继,所以一、五、六、七、八、九子应该还有后代。七子是醇亲王奕HUAN,后代有光绪、宣统两帝,但都无后,所以不能算直接帝系,只能是醇亲王载沣的后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