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原创 |
乞讨也是一种生活
做乞丐,以乞讨为生的人,向来为我们所不屑。因为,在我们看来,这种人非常低能。
我们是文明人,至少,我们是这般自诩的。在文明人眼里,人应当过体面的生活,且把这种生活,升华到我们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这样的高度。
许久以来,同绝大多数人一样,我对乞丐也是不屑的、冷漠的。自己从未想过要走近他们,更未想过要过他们的生活。尽管我对于做一个体面人并无多少兴趣,可毕竟我也像同类一样,按文明人的要求生活着。但是,我非常不喜欢这种生活,一直有逃离的想法。托尔斯泰那么老了还是逃离了家园,我还没那么老。
改变我对乞丐认知,并期望某天自己也过这种生活的,是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
第欧根尼出生于一个银行家家庭,他是古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生于锡诺帕,卒于科林斯。他的真实生平难以考据,但在古代却留下大量有关他的传闻和轶事。
传说,第欧根尼接受了哲学家安提西尼创立的禁欲主义,立志苦行。平时他蓄髯赤足,披麻素食,睡洞穴。认为人同虫兽,可去除一切欲念。时人讥讽他们像“犬”一样生活,故称“犬儒”。
其实,第欧根尼一直住在一个木桶里,所拥有的全部财产就是这个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个面包袋。
他常常躺在光溜溜的地上,赤着脚,胡子拉碴的,半裸着身子,活脱脱一个乞丐或疯子的样子。
大清早,随着初生的太阳他睁开了眼睛,搔了搔痒,在公共喷泉边抹了把脸,向过路人讨块面包和几颗橄榄,然后蹲在地上大嚼起来,又掬起几捧泉水送入肚中。他没有工作,也没有家,他每天都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转悠一二个钟头,有时有人会丢给他一些食物,他会道一声谢谢;有时一些人恶作剧地扔给他石子,他则破口大骂。
可以看出,第欧根尼并不是一个疯子,而更像一个乞丐。
一个银行家的儿子去做乞丐,人们肯定认为他疯了。这样做,的确让人们不好理解。
但似乎又不难理解。我想,这与一个人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的认知与理解有关。
第欧根尼不是疯子,他是一个哲学家,他通过戏剧、诗歌和散文的创作来阐述自己的学说。在第欧根尼看来,所有的人都应当过自然的生活。所谓自然的生活,就是要抛开那些造作虚伪的习俗,摆脱那些繁文缛节和奢侈享受。那些试图拥有宽敞的房子、华贵的衣服,还有马匹、仆人和银行存款的人,把一生的精力都耗费于此,被它们所支配,最后成了它们的奴隶。
第欧根尼还认为,世人大多是半死不活的,大多数人只是个半人。正午,光天化日下,他竟打着一盏点燃的灯笼,穿过市井街头,碰到谁他就往谁的脸上照一照。他们一脸的不解,第欧根尼回答:“我想试试能否找出一个人来。”
他从不介意别人称呼他为“狗”,他甚至高呼“像狗一样活着”。
一天,亚历山大巡游某地,第欧根尼正躺着晒太阳,亚历山大走到他的身边,自我介绍:“我是亚历山大大帝。”
第欧根尼也自报家门:“我是狗儿第欧根尼。”
亚历山大大帝肃然起敬,诚恳地问道:“我能为您做些什么?”
第欧根尼抬起眼皮,看了看他,动都未动地答道:“请别挡着我的阳光。”
开创了希腊化时代的亚历山大,谦和地含笑点头,转身退了过去,让出了自己身躯遮住的那片阳光。事后他感叹道:“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就愿意做第欧根尼。”
乞丐第欧根尼的生活,令亚历山大大帝都欣羡。可见,乞丐的生活远非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倒是我们这体面的生活,是否真的就很体面?就值得我们过?
第欧根尼认为,人在世上真正需要的乃是阳光。阳光是一个象征,代表自然给予人的基本赠礼。而亚历山大大帝也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他代表权力、名声、财富等一切世人看重而其实并非必需的东西。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亦即不要让功利挡住生命,不要让习俗挡住本性,不要让非必需挡住必需。
体面人的生活与之完全相反。我们清楚,人若要过上体面的生活,做一个体面的人,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权力、名声和财富。某种程度上,我们不是生活在大自然里,而是生活在功利里,生活在习俗里。我们让非必需挡住了必需。我们把人弄成了功利的人,我们把人弄成了习俗的人。我们离自然愈来愈远,我们甚至已不知道还有自然,还有自然的生活。
第欧根尼行乞,既是贫穷所致,更是他的一种人生选择。就他的哲学而言,与其说他行乞,毋宁说他在实践自己的哲学。既然他主张、提倡“所有的人都应当自然地生活”,那当然要从他做起。也许有人认为他做得有些过,甚至到了某种极端。可我认为,正是这“过”,这“极端”,才让我们对他的哲学印象深刻,对他本人高山仰止!
实际上,第欧根尼的自然生活观,并非是我们不能做的,只不过我们不愿做罢了。不愿做,是因为我们不愿吃那苦,吃不了那苦。事实上,为了过上体面的生活,我们所吃的苦头一点也不比第欧根尼要少。我们也是在行乞。只要你有欲求,你就要低头,要低三下四,要卑躬屈膝。
即便这样,我们换来的体面生活,难道就是人类最值得过的生活?如果我们发现了第欧根尼的生活,我们是否还会这样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呢?也许生活是体面了,可作为人,作为人的尊严,我们真的体面了吗?在第欧根尼看来,一切非自然的生活都是罪恶的或可耻的。他要求我们,不但不能过那种非自然的(即体面的)生活,还要“抛开那些造作虚伪的习俗,摆脱那些繁文缛节和奢侈享受,只有这样,才能过自由的生活。”
而体面的生活,既是“造作虚伪的习俗”,又是“繁文缛节和奢侈享受”。这样的生活,不是自由的生活,是受羁押的、束缚的、奴役的生活。——我们有过这种意识吗?
第欧根尼的生活,既是自然的,又是自由的,因此,也是理想的,快乐的。
而我们的生活,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自由的。那么,是什么造就了我们这样的生活?
我以为,是我们所谓的文明。实际上,犬儒派哲学家是最早的文明批判者。他们认为,文明把人类引入了歧途,制造出了种种复杂、错误的生活方式。人类应当抛弃这些所谓的文明,回归自然,遵循自然之启示,过简单的生活。——犬儒派哲学家把过上这种简单的生活,视为人类正确的生活。
“正确的生活”是自然的生活,而“体面的生活”则是文明的生活。我们抛弃第一种生活,而过第二种生活,与我们所受的所谓的文明教育有关。也就是说,我们理解的文明,或者,我们制造的文明,说白了,就是那些“造作虚伪的习俗”,就是那些“繁文缛节和奢侈享受”。
如果文明的生活反把我们养成了一具行尸走肉,那这样的文明岂不成了一种很坏的东西?如此的话,我们就不得不反省这个叫作文明的东西了,必要时抛弃它又有何不可!
第欧根尼的生活,之所以不被我们看好,就在于我们被自己制造的文明绑架了,我们成了自己制造的文明的牺牲品。为了过上体面的生活,我们疯狂地追求名利,以致于扭曲了自己的人性。
由是观之,人的生活还是越简单越好。
第欧根尼指出,人们为生活煞费苦心,过于讲究奢华,是没有丝毫意义的。他不要房子,是因为他认为人不需要隐私,自然的行为毫不可耻。他也不需要床榻和椅子等诸如此类的家具,因为动物始终睡在地上,不是也很健康吗?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小孩用手捧水喝,自惭在简朴上还不如孩子,就把水杯从背带里拿出来扔了。他过着极艰苦的生活,夏天钻进木桶在烫沙上滚动,冬天则光着脚在雪地上行走。这样的生活,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无法忍受的苦难,可对他来说,则是一种愉悦。因为,他过的是自然的生活,而自然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
受到乞丐启迪进而改变自己人生生活的,还有一个哲学家——奥古斯丁。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走过米兰某一条街道时,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大概喝了酒,欣欣然自得其乐。我不禁叹息着对同行的几个朋友说起,我们醉生梦死带来了多少痛苦,在欲望的刺激下费尽心机作出很多努力,而所背负的不幸包袱却越来越沉重地压在我身上,我们所求的不过是安稳的快乐,这乞丐却已先我而得,而我们还可能终无所获。这个乞丐花几文钱,便获得当前的满足,而我正在艰辛困顿中百般追寻。果然他所得的快乐并非真正的快乐,可是我所贪求的比这更属渺茫。总之他是兴高采烈,我是神情颓丧,他是无忧无虑,我是顾虑重重。如果有人问我:“你愿意快乐呢,还是愿意忧患?”我当然回答说:“愿意快乐。”如果再问我:“你愿意和那个乞丐一样,还是像你现在这样?”我却仍愿在彷徨疑虑中周旋。这是由于错误的偏见,并非由于真理。因我不应自以为学富五车而比他优越,我的学问不能给我带来快乐,不过是取悦于他人的一套伎俩,不是为教育人们,只是讨人们喜欢。
在奥古斯丁眼里,米兰街道上的那个乞丐,令他不禁叹息。叹息的不是那个乞丐的衣衫褴褛,而是他的欣欣然自得其乐。从乞丐的这份快乐里,奥古斯丁看见了自己——也看到了我们所有的人“醉生梦死带来了多少痛苦,在欲望的刺激下费尽心机作出很多努力,而所背负的不幸包袱却越来越沉重地压在我身上,我们所求的不过是安稳的快乐,这乞丐却先我而得,而我们还可能终无所获。”
看得出,奥古斯丁很欣赏乞丐这生活。而奥古斯丁是一个体面的人,过的是体面的生活。然而,他却不满意于自己的生活。乞丐兴高采烈,他却神情颓丧;乞丐无忧无虑,他却顾虑重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欲望的驱使。欲望让我们醉生梦死,却被我们视其为人生的快乐;欲望让我们背负起沉重的包袱,我们却视其为人生的财富。而乞丐之所以能够快乐,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欲望,想醉生梦死也没那个条件;乞丐也没有包袱可背,因此他是轻松的、自由的。奥古斯丁看到了欲望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所以,在他母亲病逝后,他回到了家乡,把财产分给了穷人,而他自己则成立了一家修道院,过着清贫但幸福的研修生活。
乞丐的生活,实质就是自然的生活。奥古斯丁看到乞丐生活的快乐,联想到自己因欲望过重而使自己变得那么沉重,活得那么不快乐,最后放弃尘俗生活而进入修道院。
第欧根尼是个哲学家,却以乞讨为生。他完全可以过更为体面的生活,但那不是他的追求。他追求的是,自然的生活。因为,人的自由和快乐全在自然里,而不在人的欲望里,人的文明里。
诚然,我们不可能都去做乞丐,但认识了第欧根尼、奥古斯丁之后,再面对乞丐时,我们还会一脸的不屑吗?即使我们所见的乞丐未必会有第欧根尼的意识,更不曾受到第欧根尼的影响,我们也应当从乞丐的生存中看见自己沉重的肉身与心灵——我们这些被习俗、被文明绑缚着的肉体、心灵和思想,难道不应当获得解缚吗?即便我们不去做乞丐,过乞讨生活,我们依然需要自由——肉体,还有心灵。
人应当过怎样的生活?是做第欧根尼呢,还是做奥古斯丁?抑或是继续追寻我们那体面的生活?不管选择哪一种生活,我以为,都不要偏离自然太远,都不要让自己的肉体和心灵被习俗、被所谓的文明束缚得太紧。我们要活出快乐,我们要活出自由。因为,第欧根尼说 :“好好活着,因为我们将会死去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