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  话

(2013-10-15 21:00:41)
分类: 原创

 

 

一般而言,做官人的嘴巴管束得还是比较严实的,这与修养、学识都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官场的那种生态。

但他们终究是人,想说的话硬压抑着不说,也会很难受。所以,一些官员会于不经意间倒一倒苦水、诉一诉衷肠、说一说心里话。

最近,承德市兴隆县孤山子镇党委书记梁文勇就因为倒了不该倒的苦水、说了不该说的心里话,而栽在了嘴上。

在一段显然是由同桌人偷拍的视频中,这位镇党委书记喝着五粮液,抽着中华烟,吃着龙虾、螃蟹,说了一段引发众怒的话:“现在的老百姓就是,手里端着米饭,嘴里吃着猪肉,最后还得骂你娘,老百姓就是这副德行,不能给脸,给脸不要脸。”

关于这次宴请,有一个传言,那就是席间的一个女人设计了这次“鸿门宴”,并偷拍了这次视频。而挑起“老百姓”话题者,也正是此女。

这个女人为何要陷害梁书记?据说与她的哥哥被判刑有关。

视频在网上出现后,兴隆县立即做出处理:梁文勇被撤职,其他8位参与宴请的干部分别被记大过、记过。

我对这个处理结果,并不想发表意见。我只是觉得这个老兄政治上太不成熟,嘴巴管束得不好。苦水再多,也倒不得,至少不能在这样的场合倒。——重庆的那个雷政富,也是被人设局陷害的,可人家那是“性”福,而不是梁兄的“嘴”福。

雷为一次“性”福,丢了官;梁为一次“嘴”福,丢了官。全是被人设局而丢的。可见,做官的不能随便出来,不能轻易说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这是一个防不胜防的时代,总有人有能力把你请出来,也总有人有能力让你说出来。

从此后,我估摸,做官的说起话来一定会更加地谨小慎微了。然而,本月12日,《新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刚刚遭受水灾的余姚市市委书记毛宏芳。没想到,这位书记讲起话来的“直率”劲,一点也不亚于梁书记。

专访很长,我抽取其中几段。

新京报:大家都非常关心余姚水灾,想知道这次城市积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毛宏芳:主要还是老天爷不作美,雨量太大。

在历史记录当中,余姚遭受最大的一次雨灾是1962年的台风,也没今年严重。去年台风“海葵”从余姚正面登陆,降雨量250毫米,这次达到500多毫米。打个比方,就好比68个西湖的水量,或者北京两年的降雨量,在两天时间内倾泻而下,真是百年一遇。

新京报:但很多人质疑大水多日不退和城市下水设施不完善有关?

毛宏芳:余姚的水位超过警戒水位156米,达到533米。这种情况下,城市的基础设施再好,也是苍白无力的,哪个神仙也解决不了,太为难了。

新京报:此次台风来袭,余姚的预警和启动应急预案是否及时?

毛宏芳:7日凌晨台风登陆,登陆之前余姚没有刮风下雨,因为登陆地点是在福建,跟这里没什么关系,所以从中央、宁波到余姚的气象台,都没有预警。

……我不是自夸,这次台风预警,我们反应很快。

新京报:在水灾中,老百姓对政府的救灾工作有不满和怨言,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毛宏芳:老百姓在灾害中受到了委屈,感到痛苦和煎熬,想发泄和抱怨一下,我对他们的想法表示理解。但有想法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沟通,不应该采取过激的行为。

新京报:你会为此觉得委屈吗?

毛宏芳:只要我尽职尽责,对得起良心,对得起我的工作,就够了。

新京报:如果给这次救灾打分的话,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毛宏芳:60分。

新京报:刚及格?

毛宏芳:虽然我尽了很大的努力,我也想做好,但看抗洪救灾的结果,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原因,你让老百姓受罪受苦受难,就只能打这点分。

新京报:水灾日益减退,能否谈谈这次城市应急预案暴露出哪些问题?

毛宏芳:我不是在强调客观原因,当你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应的时候,任何城市的任何基础设施、任何预案都是抵御不了的。

不难看出,接受《新京报》独家专访的毛书记,心里头并不是很愉快。有些情绪,也可以理解,毕竟,刚刚经历了这样一次大灾、大难。他这是在接受记者采访,倘使采访中所说的一些话,放到酒桌上,估计毛书记极有可能也要丢官。

在毛书记看来,余姚的灾难是天灾,是老天爷不作美,所以他说就是神仙也解决不了。既然神仙都解决不了,老百姓就不应该有过多的怨气,更不应该有过激行为。老百姓该怎么做呢?听天由命。毛书记强调指出,只要他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工作,就足够了。不过,他这话很让老百姓弄不懂、听不明白:他的良心是什么?他的工作又是什么?为什么他不提对得起老百姓?老百姓在不在他的良心之内?老百姓在不在他的工作之内?如果在,那就说明,他对得起老百姓了。他给自己打60分,《新京报》记者认为,刚及格。而我则认为,刚及格这个说法不靠谱。要打分,也只能让老百姓来打。在一场大灾面前,政府只得了60分,显然是不够的。固然,我们不能奢求他们得满分,但也绝不能只得60分,而且这还是自己打的分。《新京报》的记者应该去问问老百姓,能给政府打多少分。老百姓打出的分,才比较靠谱,才是政府的真业绩。

说来凑巧。写这篇文字间隙,打开本月的《读书》,无意中看到王炎写的《电视化的城市灾难》一文。文中所写的一段文字,不禁让我想起余姚。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九日,飓风桑迪登陆新泽西,一百一十三人丧生,美国六十多年未有,损失之大,高居飓风史上第二位。

新泽西州、纽约市政府在一周前就发了预警,我觉得有点小题大做。几乎每年一月份,美东地区都下大雪,政府部门总告诫居民,不要出门,买水囤粮,准备持久战。闹得超市的瓶装水、面包、香肠断货。有时还吓唬人说可能停电、停水,老实人便去买台燃油发电机,结果好多人家的车库里存着未开包的发电机。这次又放狠话,鼓动大家备荒。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声色俱厉,命令住危险地带的居民转移。他讲话说:“钉子户”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还无视他人生命,不转移会连累救援人员。越说越气,爆了粗口:“不撤离的人自私,是傻瓜!”新泽西竟宣布全州紧急状态。

同样是天灾,新泽西州从一周前就开始预警了。预警还不行,市长布隆伯格只好“声色俱厉”、“爆粗口”。

而我们余姚的书记比布隆伯格文雅多了,既没有“声色俱厉”,也没有“爆粗口”。他只强调客观原因,告诉我们天公是多么不作美,以致于救灾工作“哪个神仙也解决不了,太为难了。”所以他给自己打了60分。如果不是客观原因,如果不是天公不作美,如果能够早一点预警,给他打个100分,也是没问题的。

 

我素来不喜欢听官话,不管他讲得何等动听。但我身在其中,不想听也得听。所以,我常逃会。

都说说话是一种艺术,做官的人可能个个都谙熟这种艺术。因此,他们都很能说,也很会说。

可我一直认为,说话不过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对做官的人来讲,说话乃是一种权力,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因此,不管什么场合,领导都得“我先说两句”。

有了他这“两句”,其他的人才敢接着他定的调,说起来。

一般来说,领导讲话大都有秘书准备好材料,供其照本宣科——可有许多领导并不只照本宣科,而是边读边发挥,有时能发挥得无边无际,甚至莫名其妙,基本与“本上”没有任何关联。

我不喜欢开会,是出了名的,不喜欢开会实在与不想听官话,有关。其实我很希望他们能照本宣科,这委实能节省不少时间。最怕他放下本本,天上地下地扯。他讲得很过瘾,我听得很痛苦。

有人认为,官员讲话太随意,其实不然。私下里,他们的嘴巴还是颇为严实的。有时,我也纳闷:为什么这些人一到了台上,就那么能讲?敢讲?而在台下面,他们怎么就那么严肃?一言不发?沉默得令人恐怖?

难道台上的讲话能展示他们的领导水平?而台下的严肃、一言不发、沉默,难道则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威严?

一个人有了台上、台下这样两副面孔,他这官就做得像模像样了。

但依然有台上讲话不咋地,台下却照旧端架子的一种人——对这种人,我很鄙视,无论如何也好感不起来。

当然,我对人家的好感、坏感都不具作用,一点价值也没有。许多情况下,老百姓对某个官员口碑很坏,那个官员却提拔了;倒是老百姓对某个官员口碑极好,这个官员却提拔不了。

 

梁文勇丢官,与其说丢在了吃上,不如说丢在说上。他当时若只吃不说,估摸视频发到网上也不至于引起这样大的风波。这一次说话的教训,梁文勇当牢记一辈子。他日若官复原职,无论什么人,任你怎样挑起话题,我也不接茬,来一个装聋作哑,喝好、吃好,吃好、喝好。

至于余姚的书记,人家倒的虽也是肚子里的苦水,诉的是内心的衷肠,可人家面对的却是记者,是在抗洪救灾指挥部的一线,而不是私下的酒宴上,更不是雷政富那种在宾馆的床上。毛书记与记者的对话,老百姓听了即便不舒服,也拿他没办法。至于毛的上一级,部下接受采访,说话过程中有牢骚、有自夸,甚至有不当的地方,可终究无法上纲上线,实在抓不了把柄,打不了棍子。

难怪,官员们私底里都那么威严、一言不发,原来是怕一不小心说漏了嘴,抑或怕说了一句很平常的话却被人学舌弄得严重起来。像梁文勇这样的小官,在那样的场合说出那样的话来,其实并不稀奇。有人说的话比他说的严重多了,可别人说了就说了,一点事也没有,而他一张嘴就把官丢了。他哪里想到,他赴的是一场“鸿门宴”?他哪里料到,坐在他对面的那个女人,人家可是有备而来。

时代发展到网络时代,中国的官员们忽然发现,做官的环境变了,而且是风云突变,猝不及防。他们有些不适应,但接下来可能不适应也得适应。

有人感叹:做官的也不容易。说是一面要防贪腐被查,一面要防说话被视频、上床被视频。我说,只有做官的不容易了,不能随心所欲了,百姓才有好日子,百姓才会过上真正主人的生活。

老百姓并非不让你说话,你有说话的权力。老百姓反感的是,你说的话不像公仆说的话,你说的话像老爷,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还得惟命是从,老百姓不吃这一套。

时代的确变了,人心也的确变了。最大的变化,是老百姓不再像旧时代那样俯首听命了,他们有了自己的头脑,有了自己的思想,也有了自己的尊严。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四日,雨谷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去周口看坟
后一篇:寻 根 之 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