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怨与宽恕

(2013-03-09 23:36:01)
分类: 原创

结怨与宽恕

 

恩怨的事,尽管有个很高尚的说法,叫“以德报怨”,可真正做得到的,恐怕没几个。

对于恩怨,人们所主张的,一般都是“以牙还牙”。即便是革命者,也咬牙切齿地高喊道:“血债要用血来还”!

可见,人与人之间,一旦结怨,便只能是“怨怨相报”下去了。

那么,人为什么会结怨呢?世间是否还有化解“怨”的另类方式?

人类的结怨,因素固然很多,可无外乎这么三种情况:利益、造谣、傲慢。

佛家也总结出三个字:贪、嗔、痴。

结怨的事,常于不经意间便发生了。

人这一生,与他人无一丝一毫恩怨的,纵不敢说没有,可肯定是极少见的,即便那些被我们一致认定为老好人的人,也难逃例外。

实际上,有些怨结得实在莫名。比如压根无意间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引起别人的不满,甚至于给你冠一顶“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大帽子。

扣帽子也未尝不可,但绝不至于从此便走到哪里讲说到哪里,以致于被讲者听得多了,不由不反感起这个扣帽子的人。长此以往,又不由得生起怨气来,慢慢地,怨气又会成恨。

世间的许多恩怨,都是这样的一些小儿科,或者,是由这些小儿科引发的。偏偏是这些小儿科,弄得大家彼此都不愉快。

这方面,我吃的苦头比较大,也比较多。自己一直以为并坚守,只要不与人争名夺利,不造谣、中伤他人,便不会有恩怨上的事发生。可是,我真的错了。错就错在,你不与人争名夺利,别人却与你争名夺利;你不造谣、中伤他人,他人却造谣、中伤你。当然,你可以不在意,听之任之,一笑置之。事实上,我也正是这么做的。可是,一笑置之之后,如果这方面的事情到此为止,便也罢了,偏偏是他得寸进尺,甚至步步紧逼。我原本是不屑,他却认为我软弱,我怕他。即便如此,我依然狠压心头怒火,一再“一笑置之”。但要说内心一点儿恨也没有,那太不可信了。毕竟,我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尚未修炼到一些法师的那个程度上。年纪尚轻时,我会逮着他们大骂一通,从此气是消了,可恩怨却就此结下。有“修炼”的人告诉我,说我这么明战,是要吃更大的亏的。我说该怎么干才不会吃亏呢?人家笑而不答。后来经过自悟,方懂得,明战,的确会吃更大的亏。可暗战虽好,我却做不来。官场上害人大都是在私底下干的,而这个害你的人,可能是被你认为最好的朋友。我就时常会被我的“最好的朋友”害上一害。

深谙暗战之道的人,尽管害了许多的人,可他却极少与人结怨,自然是朋友很多,敌人很少,甚至于没有。

与我结怨的人,大都是因我的性格——所谓的“傲慢”有关。其实,多数情况下,我是傲而不慢。偶尔傲慢的时候,我也绝不后悔。对于那些我不屑的小人,除了傲慢能表达我的蔑视,我不知道,我还能有什么利器来对付他们,也包括她们。

 

实际上,“以德报怨”看似高尚,可未必就能感化对方,让对方自此消了他对你的怨。“以怨报怨”呢,当然会更糟糕。但尘世间,国与国,人与人,不是一直就这么糟糕着吗?国与国,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人呢?

但是,从我的内心,我是希望国也好,人也好,都不要有恩怨,都应该和平友好地相处。毕竟,国与国之间的恩怨,会发生战争,相互会死很多人。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有时也会发生战争,双方不是死就是伤,谁都不占便宜。最可悲的是,即便发动了战争,互相死了人,伤了人,可恩怨并没有因此而消解。倘使战争能消解彼此恩怨,那打一仗反倒是好事。可这样的好事是不会有的。越是打,恩怨就越深。

既然战争并不能化解恩怨,那是否意味着:恩怨永不能消解呢?国家也好,个人也罢,难道要永远纠缠在恩怨中吗?

很庆幸,佛家帮我们开了一剂很不错的良方。只是,有了良方,未必就一定能治好病。

看过上净下空老法师的一篇《向冤亲债主忏悔发愿文》,深知“以怨报怨”,“怨怨相报”,不仅不能报怨,反而会使我们陷入一世又一世的纠缠,令我们生生世世都在烦恼、痛苦之中。“发愿文”告诉我们,怨,宜解不宜结。怎样解?就是忏悔!

我从无始生死以来,迷惑颠倒,造作种种罪业,有意无意得罪、伤害甚至杀害你们,使你们在轮回中身心受到极大的折磨,遭受到无量痛苦,增加了无量烦恼,致使你们沉沦幽冥不得解脱,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罪业深重,罪大恶极,简直不可饶恕。这都是由于我累劫贪、嗔、痴、慢、疑,身、口、意三业所犯下的一切罪障,一切过错。我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惭愧、抱歉与忏悔,也深知岂是一两句对不起便能够化解对你们身心造成的极大伤害。我不敢乞求你们原谅,只是真诚地希望能够帮助你们离苦得乐。如果对我的报复能令你们解脱痛苦,我绝不敢反抗和躲避,也决无一丝怨言,因为这是我自己造的罪业,应该受恶报。可是现在我皈依了三室,听闻了佛法,了解了因果循环的道理,知道如果你们这一世再报复、伤害我,由于业力的关系,来生我也会报复回来。这样一来,彼此一世又一世的纠缠,生生世世都在烦恼、痛苦之中,谁也好不了,这实在是一个同归于尽的蠢法。……

暂且不论我们俗人能不能做到这样的忏悔。我感兴趣的是,仇怨,远不是一世的仇怨,而会变成一世又一世的纠缠,令我们生生世世都在烦恼、痛苦之中。——这实在是我等俗人所想不到的。

“发愿文”的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我们今世结下的仇或怨,很有可能前世就有了,还有可能会延续到下一世、下一世、再下一世。我们可以报,但“由于业力的关系”,到了下一世,他又会报复我们。生生世世都不得安宁,生生世世都不能化解。

想一下我们所谓的怨仇,究竟有多大的怨仇呢?如果是弑子夺妻,倒也罢了,可世间,尤其是普通人之间的所谓怨仇,不就因一点利益、几句口舌,抑或一点傲慢吗?值得我们把它带至另一世?对这样的所谓怨仇,我不仅不想报复,甚至根本不把它放于心上,当作一回事。当然,我依然缺乏上净下空老法师那般的境界。我也没有他那般的认知水平。他把自己对别人有意无意的伤害,视作“罪大恶极,简直不可饶恕”,实在令我感动而又惭愧。面对我们有意无意间对别人的伤害,我们永远也不会承认自己的所为是“罪大恶极,简直不可饶恕”。我们会认为,是别人先伤害了我们。自己一副完全无辜的样子。

最难能可贵处,是法师绝不反抗和躲避别人对自己的报复。这又是世人所做不到的。至于帮助那些被我们伤害,也伤害过我们的人“离苦得乐”,我们就更做不到了。

上净下空老法师写道:

我将生生世世宽恕,宽恕过去曾杀害、伤害我的众生,宽恕现在杀害、伤害我的众生,宽恕未来杀害、伤害我的众生。

是的,上净下空老法师所能达到的境界,我们永远也达不到。但也并非我们什么也做不到。我们可以做到,对所有有意无意间伤害过我们的人以宽恕。当然,我们也以相同的心愿希望得到别人的宽恕——因为,我们肯定也会于有意无意间给别人带来过这样或那样的伤害。

其实,宽恕是远远不够的。尽管能做到宽恕,一定会被世人视为多么了不起的胸怀。上净下空老法师在“发愿文”的开篇是这样写的——

多生累劫被我伤害的善菩萨们:非常、非常对不起(一拜);对不起,我错了(一拜);对不起,我错了(一拜);对不起,我错了(一拜);对不起,请原谅(一拜)!

中国人的死不认错,一向是闻名的。接连的五拜,来对受伤害的人说对不起,我错了,请原谅,几乎没有谁能做得到。

世间之人,其实并不怕犯错,怕只怕人的死不认错。至于忏悔,还是不要说它了吧。想想看,我们连个错都不敢认,都不愿认,你还跟他(她)谈什么忏悔!?

也正是如此吧,我并不乐观世间的人能消解恩怨。看看上净下空老法师是怎么说的:

害我们生生世世沉沦六道苦海的凶手是我们内心的妄想、分别、执着、贪、嗔、慢、疑,所以,我们念念应该痛恨铲除的真正冤家仇敌是自己的贪、嗔、痴,而不是外边的人、事、物。我们都是贪、嗔、痴的受害者,让我们在佛前共同忏悔吧!

如果结怨双方都能识见到“我们都是贪、嗔、痴的受害者”,那么,我们还会伤害对方吗?我们还会“怨怨相报”吗?可惜,如此简单的东西却并不能被我们所认识。不能认识,又不能宽恕,更做不到发自内心的忏悔,人类只能在“怨怨相报”中纠缠不清了。

 

                 二〇一三年三月九日,雨谷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纸 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