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箫声
(2012-08-21 23:08: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 |
大地的箫声
水蛭是一种环节动物,身体长形,稍扁,黑绿色,尾端吸盘,雌雄同体。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吸食人畜的血液。也叫水蛭或蚂蝗,通称马鳖。
自十多岁那年被这东西吸过一次脚面,吓得我魂飞魄散,此后再也没见过它。在我老家,乡亲们通称它为蚂蝗。
尽管许多年不见它了,却时常作如是之想:倘使这东西钻进人体,它会不会把人的血吸光,从而让一个人慢慢地死去呢?我无法给出答案。但仅以想象,我以为大抵是有这个可能的。所以,我觉得这东西很可怕,也很可恶。
持有这种相同认知的,还有一个美国人,他叫罗伯特·帕利亚里尼。
只是,帕利亚里尼比我了不起。我像许多俗人一样,看见苹果落地一定很惊喜,甚至为能拣到一枚果子,嚼上几口而开心至极,但绝然成不了牛顿。同样,在水蛭这个问题上,帕利亚里尼就像苹果之于牛顿,此人由水蛭的本能上升到“生命水蛭”这个层面,而我却只想到了它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所谓生命水蛭,帕利亚里尼说,是指会吸干时间和精力的活动和情境,到最后,这些东西会榨干你的生命力。
帕利亚里尼列举了23种榨干时间和精力的生命水蛭。由于国情不同,在一些问题的认知上我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所以,23种之中我只认同12种,即:
1.电视,2.互联网和社交网站,3.说长道短,4.追星,5.电视游戏,6.色情,7.接电话,8.抱怨,9.会议,10.做超过必要的事,11.想办法改造他人,12.替工作狂卖命(加班)。
没必要对上述12种榨干时间和精力的生命水蛭逐条解析。我想,稍有生活常识的人自会心领神会,明白得很。但是,身为中国人,我觉得有必要添加一些我们的东西,比如中国的饭局,中国的麻将,中国的卡拉OK等等。这些东西正在悄无声息地榨干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甚而至于要了我们的命。
帕利亚里尼不了解中国,何况他此文的写作也并非针对中国人的。生命水蛭的发明权在他,但我们可以把这个发明借过来,让中国人明白: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必将毁于生命水蛭。
当然,许多人可能已经习惯了马拉松式的饭局,并以此为乐,就像彻夜高唱卡拉OK,通宵打牌、玩麻将、看电视那样。
帕利亚里尼说,我们的工作就是保护自己尽量远离生命水蛭,但你也无须因为生命中有水蛭而抓狂,被一两只水蛭咬住而流点血,不至于太危险,但如果有数条水蛭同时吸附在你身上,你就得在被吸干之前甩掉这些东西。
是的,适当的娱乐是必要的,并不可怕。问题是,现在的一部分中国人,尤其身处官场与商场中人,要么死于工作,要么死于娱乐。
需要说明的是,死于工作或者说被榨干时间和精力的并不只是一个人多么爱工作,而是死于工作之内和工作之外的各种应酬,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饭局与娱乐。当然,也有因赚钱而累死的——这种人倒是死于工作。
事实上,中国人中鲜有几个悠闲的,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白自己很忙。可如果你问他究竟忙什么,他往往又说不出多少东西来,顶多也就两个字:“瞎忙”。我的一个朋友甚至用“超忙”来形容她的生活情状。
随口吐出的两个字“瞎忙”,可能倒真的道出这些人忙的实质。只是,如果真乃瞎忙,那这些人实在该有所醒悟了:既是瞎忙,便需睁开眼睛,停下脚步,看看自己所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如果这些瞎忙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是一种榨干自己时间和精力的生命水蛭,朋友啊,瞎忙,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了,更不值得你为之炫耀了。事实上,瞎忙也是生命水蛭之一种。
一直以为,世上最忙碌的民族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这回,我错了。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他们的人民也很忙,这个国家叫美利坚。
我并不了解美国人,他们忙到什么程度我更不知道。尽管我有一个好朋友格蕾丝在美国,但偶或的一次通话,却并未听她讲过她有多么忙的话。倒是谈起她老公时,听她说,好像总是深夜回家。
告诉我美国人忙,是一个我并不认识的美国人——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忙碌”陷阱》(见2012年7月11日《参考消息》)。此人名叫蒂姆·克赖徳。
此人有点像我,不喜忙碌,甚至害怕忙碌,喜欢过闲散的生活。你看,他写道:
闲散并不单独是度假、放纵或道德败坏;它对大脑就如同维生素D对人体一样不可缺少,没有它,我们就会遭受像损毁外形的软骨病那样的精神苦楚。闲散所创造的空间和安宁是一种必要的环境,让我们后退一步审视生活的全貌,建立意想不到的联系,等待灵感如夏日暴风雨中的闪电般袭来。历史上,灵感在闲散时刻和睡梦中降临的事不胜枚举。
与其说他是为闲散者辩护,毋宁说他在告知人们闲散的生活能够给人类带来的诸多好处。当然,对于那些习惯于忙碌的人而言,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压根不需要灵感,他们像机械一样生活着,或者他们原本就是机器人。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这世界人人都闲散着,过悠闲自在的生活,那世界能进步、能发展?这个问题克赖徳也想到了。他写道:
如果人人都像我这样,也许世界很快会陷入毁灭。但我认为,理想人生就存在于我本人反抗性的无所事事和其余众生无休止的狂乱忙碌之间的什么地方。我的作用是发挥恶劣影响,就像你埋头学习时站在教室窗外向你做鬼脸的小孩,要求你仅此一次找个借口跑出来,到外面玩玩。我本人坚决的闲散状态主要是一种奢侈而非美德,但我确实在很久之前就做出了有意识的决定,选择时间而不是金钱,因为我始终明白,要想最妥善地利用我人生的有限时光,就要与我爱的人共度。人生苦短,不要忙碌。
克赖徳的这一段文字,写得多好啊!即使我们中的一些人依然做不到,我们也应当承认,他的“决定”和他的“明白”是我们所决定不了的,明白不了的。事实上,我们的忙碌所带给我们的,并不是充实,而是让我们失却了生存的意义,也许还有价值。人到这个世界上来既要受苦,也要享受。而最好的享受莫过于闲散,莫过于闲散状态下诗意的思考。即使那些不需要灵感的人,他也需要这样诗意的状态,而非他炫耀的“超忙”的状态。
关于那些炫耀自己忙碌的人,在克赖徳看来,纯属自找。他写道:
请注意,告诉你自己有多忙的人通常不是在重症监护室连续值班,也不是乘公交车去打三份最低工资的工。十有八九,这些人抱怨的忙碌纯属自找:他们自愿承担的工作和义务,他们“鼓励”孩子参加的课程和活动。他们忙,是因为自身的抱负、决心和渴望,因为他们忙得上瘾,害怕面对不忙的生活。
我认识的几乎所有人都很忙。如果不是在工作或者做有助于工作的事,他们就会感到不安和愧疚。……
目前这种歇斯底里不是必须或必然的生活状态,而是我们的选择,至少是我们的默许。……
面对如此忙碌的人群,克赖徳难以理解。因此,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不禁会想,所有这些装出来的精疲力竭难道是为了掩盖一个事实,也就是我们所做的大多数事情并不重要?”
是的,我们所做的大多数事情的确并不重要。回到中国的语境里,关于忙,我们的说法是这样的:“能而不忙”。言下之意,对能者而言,他不会说自己“超忙”。事实也正是这样。一些人因为忙碌,把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给弄丢了,却自以为自己所忙碌的才是他生命中的大事。这种颠倒生命价值的忙碌,对一个人来说,是他一己的悲哀,而对一个民族来说,则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对一个民族而言,国民悠闲自在的生活,“诗意的栖居”,乃这个民族之福。一切伟大思想和伟大人物的出现,无不与灵感有关。而“历史上,灵感在闲散时刻和睡梦中降临的事例不胜枚举。”
蒂姆·克赖徳说:“如果人人都像我这样,也许世界很快会陷入毁灭。”我说,即使人人都像他那样,这个世界也毁灭不了,不但不会毁灭,而且会变得更好。
目下的世界太嘈杂、太混乱了,而世界的本质则是自然与祥和。如若把这个世界的嘈杂、混乱归咎于人类的“超忙”,必然会招致异议的话,那么,谁又能告诉我,除了人,还有什么东西能把世界搞成这幅乱糟糟的样子?
人也太嘈杂、太吵得慌了,而人的本质也应该是自然与祥和的啊!让那些“超忙”的人停下脚步,也许是困难的。但对于具有克赖徳的那种“决定”与“明白”的人而言,拒绝忙碌,才是人生应有之义。他们绝不因为别人的忙碌而忙碌,更不因为财富和地位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信念。因为,他们知道,对人而言,重要的——如果有重要的话,恐怕永远是,也只能是时间而非金钱,就像克赖徳所说:“因为我始终明白,要想最妥善地利用我人生的有限时光,就要与我爱的人共度。人生苦短,不要忙碌。”
而我,在逐步逃离世人的视线之后,我发现我快乐了,甚至有了许久都不曾有的幸福感。即使如此,我依然觉得不够,我一直想办法彻底性地逃离——逃离我的工作,甚至我居住的城市。我想回到乡村,在几乎看不到人影的村庄一个人孤寂地生活。当然,我会写作一本书,一本名曰《大地的箫声》的书。在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的每一个或明或暗的夜晚,与二千多年前那个穷困潦倒却生活诗意的庄子一道倾听大地的箫声——高攀这位伟大的哲学之士,并非为了抬升自己的境界,而是由于倾听大地箫声的思想正源自于他。
当此书成书时,我会把它献给我那个“超忙”的朋友——当然,类似于她这般“超忙”的朋友,远不止于她一人。很可能,在听了《大地的箫声》之后,会停下他们匆匆的脚步,也可能自此丢下曾被他们视为生命的工作。能否光顾我的茅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终于停下了脚步;能否倾听大地的箫声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至少可以听听自己的心跳,哪怕与自己作简短的对视、对话,也不枉生命一场。
事实上,对这些只知忙碌的人而言,与其说他们在为工作而忙碌,不如说他们在功名利禄的关系网络中心劳力拙。当他们沉浸于这种追逐并疯狂地炫耀时,他们不但丧失了本真的自己,而且也离自己愈来愈远。当一个人成为自身欲望的人质,全然不自知;当一个人成为权力、财富、功名的人质,也全然不自明时,他的人生便悲哀了。
停下脚步,放慢脚步,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结束这篇文字的时候,感觉有必要把蒂姆·克赖徳《“忙碌”陷阱》开篇的一段文字抄录于下。
如果你生活在21世纪的美国,你很可能曾被迫听许多人告诉你,他们有多忙。当你寻问别人近况如何,这已经成为默认答复:“忙啊!”“太忙了”“忙死了”。很显然,这看似抱怨,实为夸耀。常见答复是表示祝贺:“这是个让人高兴的烦恼”,或者“总比没事干强”。
我仿佛看到,这简直就是完整的中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