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 睛(外九篇)

标签:
中国历史文化断层人心罗素维特根斯坦杂谈 |
分类: 原创 |
眼
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有这样一则问答:
“人的眼睛是由白色部分和黑色部分组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是用黑色部分来看事物呢?”
“那是因为我们应该从黑暗面来看世界。神告诉我们,从光明的一面来看世界的时候不能过于乐观。”
然而,我们的眼睛真的是用黑色部分来看事物的吗?
从这个世界的现状看来,我们很少从黑暗面来看世界。人类害怕黑暗,拒绝黑暗,他们没有从黑暗面来看世界的习惯。准确地说,是他们没有这个能力!
他们习惯于从光明面来看世界。这样一来,人类眼中的世界就是一个残缺的世界、不完整的世界。因为,世界是由光明与黑暗两方面组成的,只看见光明看不见黑暗,或者只看见黑暗看不见光明,同样都是不真实的、片面的、狭隘的世界。
但是,人类的可悲性就在于:我们的眼睛只能用一部分来看世界,或黑或白,或白或黑。所以,全人类的眼睛都有问题。真正能够看清这个世界、并究其本质的,可能只有那些盲人们。
“替罪羊”
根据《圣经》的记载,上帝最初只创造了亚当。犹太人认为,上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上帝想教育人们,如果杀死亚当,就等于毁灭了全人类。所以,犹太文化对人的生命是非常珍惜的。
传说中,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每年在大街上都会看到一个奴隶被人牵着,人们在把所有的罪过都加在他的身上后,就把他杀死。但在古代犹太社会,杀死一个有罪的人所采取的也是这样一种方式,只是,人们牵着的不是奴隶,而是一只山羊。在“归罪”后,也不把山羊杀死,而是将其放逐到沙漠里。此羊就叫做“替罪羊”。把罪犯——人——更换为一只羊,最后连这只羊也不杀死——犹太民族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堪称世界各民族的典范!
人心危机
人人都知道经济危机,而且举世惊恐。中国虽亦遭波及,却没那么严重!难怪,有学人于此时指出,当代中国最严重的危机并不是经济,而是人心!
此言端的振聋发聩!
解决经济上的危机,总是有希望的。而解决人心的危机,恐怕非朝夕可就。我深知人心危机的恐怖,却一时找不到良药和对策。这位叫毕唐书的学人认为:要拯救人心的危机,必须回到中国历史文化中去寻找。
而人心的危机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毕先生指出:人心的危机来自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断层,首先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五四”文化传统的断层。这里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正面的、光明的东西,而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负面的、阴暗的东西——集中积淀在帝王文化中,并没有断层;不但没有断层,而且在现代得到了膨胀。
作者的分析不无道理。造成人心危机的原因,可以这样讲,但肯定还不只是这些。仅仅视其为文化断层,显然有失偏颇。难道没有这半个多世纪的文化断层,中国人的人心危机就不会发生?或者不存在了?
至于如何拯救人心的危机,作者所开的“方子”,也不一定管用。我并不反对中国人回到中国历史文化中寻找精神品格和道德智慧。但究竟会有多少中国人能回过头去,能进入到中国历史文化中去?这恐怕是作者忽略了的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大问题!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开什么“方子”都无益。
但还是要感谢毕先生。毕竟,是他让我们知道中国不仅要面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还要面对一国之内的人心危机!——也许,全世界都面临这样的危机。
问题
维特根斯坦是剑桥大学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著名哲学家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课时总是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而且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阿容引出这样一段轶事,并非想把自己往哲学大师们这一边靠。为什么要提前说出这句话呢?因为,阿容尽管不是哲学家,然而对浮生浮世不是愈来愈看得“通透”,而是日益地茫然了起来,不仅如此,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艰难地困扰着他。
一直以为,茫然并不是一件好事。其实不然。真正可怕的,是一个人从不茫然。因为这个世界总有难以穷尽的问题需要人类破解,而人类的思考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许多时候我们只能深感茫然。
茫然又是什么呢?就是问题。即使你无法破解,也应保持这种状态。因为,人一旦没了问题,不仅仅只是一个落伍的问题,而是,没有了问题你自己就成了问题,且问题颇大,又颇可悲!
为什么?很简单:没有了问题,就意味着思想的停止。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