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镭
张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43
  • 关注人气:1,6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声不能叫人认得你”

(2009-05-14 20:09:55)
标签:

哲学的慰藉

名声

浮利

浮名

波爱修

罗马

杂谈

分类: 原创

波爱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波爱修,《哲学的慰藉》的著者。他生于贵族之家,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覆亡,大约三四年之后,波爱修在罗马降生。

和扬布里柯不同,波爱修得到了包括黑格尔在内的众多哲学大家的激赏。而我对波爱修的偏爱,则源于这本书的“不同凡响”——波爱修被处死之前,在狱中度过了三五年时光,正是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哲学的慰藉》。

那么,《哲学的慰藉》,又是一本什么内容的书呢?中译者朱东华先生在《一代文宗波爱修及其<哲学的慰藉>》一文中指出:《哲学的慰藉》就是这样,透过哲学女王与波爱修之间的那种苏格拉底式的对话,表达了柏拉图式的主题:引导灵魂从流离到返回家园。我们完全可以想像,波爱修最后赴死的那一刻,一定很从容,他的内心一定充满了安宁。我们今人阅读经典,常嫌其高蹈,厌其履空。但《慰藉》一书最后呈现出的纯哲学的宁静,却是澄怀悟道、直探本原而得来的胜境——它是如此的宁静,假如该书写成于顺境,或可被视为孤芳自赏。但是该书却是著者被判死刑后在狱中写成的。这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的最后时刻是同样令人赞叹不已的。

荣誉的问题,或者说,功名利禄的问题,从来都是人类的至爱,也是人类永无休止的追求!在《哲学的慰藉》卷二第七章,作者在哲学女王的话刚一说完,他便答道:“您知道,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人心固然生来卓越,但其潜质尚未达到成熟、完满的地步,因而人们最为心向往之的一件事情,就是渴望为国效劳、建功立业。可你想想看,荣誉是多么华而不实的东西,全然没有份量!由天文学的证据可知,地球这一圈,与寰宇相比,不过是个小点;也即,它的大小,与天球相比,简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托勒密的论证表明,在这宇宙的大小一隅,也只有四分之一的地方居住着我们所知的生物。你再想想看,从这四分之一里面,再除去海洋与沼泽,以及干涸的广大沙漠地区,所剩下的其实是极其狭小的部分供人类居住。你不就是想要在这个封闭的小点、这个点中之小点里面,扬名立万吗?这荣誉局限于如此狭小的范围内,还能有多少的庄重或雄伟可言?更何况,在那小小范围内,还生活着诸多民族,他们语言有别,风俗有异,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由于来往不易、语言不通以及极少通商,别说是个人的名声,就连城市的名声也难以传扬。西塞罗曾经提及,在他的时代,罗马共和国的声誉也未能越过高加索山,而那时的古罗马正处于鼎盛时期,让帕提亚等地的人好生畏惧。这样,你是不是明白了,你孜孜以求并向外传扬的荣誉,该是多么的褊狭、多么的有限?难道要让罗马人的荣誉,传扬到罗马的声望达不到的地方去?况且,民族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在这里受赞扬的东西,换个地方,没准就是受到判罚了。所以说,就算人们乐见自己声名远扬,但声震万邦对他未必是好事。因此,各人但求自己的荣誉在本族内家喻户晓,其不朽的名声也得限定在一国的范围之内”。

波爱修明确地告诉我们,告诉那些痴迷于自己荣誉的人,希求向外传扬的荣誉,不仅是褊狭的,也是有限的。有些人的荣誉只能在本族内家喻户晓,最不朽的名声也不过一国范围之内。也许有人并不赞同波爱修的观点,那么,让我们的再来看看他下面的这段文字:

“又有多少人,活着的时候赫赫有名,却因缺乏文字记载,到了今天已被完全忘怀?也有记下来的,但记录及其作者都遗失在了漫漫岁月的暗昧之中,这样的记载又有什么用?你计较身后之名,以为那是在为自己的不朽铺路。好好想想永恒的无限时空,你究竟有什么理由,为自己留名长久而沾沾自喜呢?因此,瞬间与万年相比,都不过是一段特定的时间,一个确定的部分,甚至是微小的片断而已;就算是万年或其任意倍数,也根本无法与无限长的时间相比。因为,无限的事物之间可以比较,而有限与无限永远不成比例。因此,无论留名多久,一旦放到永恒的背景上去考虑,就会显得微不足道。……”

记不清于何处读得这样两句妙语,上句是“浮名浮利浓于酒”,下句是“醉得人间死不醒”。是啊,人的悲剧或者悲哀,不就是死都快要临头了,还放不下、挣不脱尘世的浮名与浮利吗?在本文的结尾,我想把波爱修的一段“醒世恒言”般的文字,抄寻于此,献给那些“死不醒”的人们。即使不能让他们醒转过来,也希望他们能在临死之前有一丝的觉悟,倘能如此,那将令我何等地快慰啊!尽管这是波爱修的功劳!

“追逐荣誉的人

无非是觉得它至高无上,

让他对比一下天之广大,

与地之狭小;

他就会觉得自己徒有虚名,因为它

连一时的野心也满足不了。

为何骄傲者(自负者!)

总想摆脱他们脖子上的

死亡之轭?

即使名声远播,

万民颂扬,

即使门弟显赫,头衔众多,

但死神却无视这等荣耀

他将卑微者与骄傲者一起拥抱,

无论高低,一视同仁。

义人法布里修的尸骨今何在?

布鲁图斯和苛刻的老卡图,都变成了什么?

他们已经默默无闻——唯有他们的名字

还在几则老故事里流传!

总算是读到了、学到了他们的鼎鼎大名

难道我们就认识了死者?

所以你呀,也要被彻底遗忘,

名声不能叫人认得你。

可你想,起码还有名字挂在人们嘴上,

也可谓活得更久一点了,

而一旦你的末日,把这也给剥夺的时候

难免的

你还要再死一次。”

 

 

 

二OO九年五月八日晚九时,雨谷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