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主宰

(2008-12-04 14:08:56)
标签:

灵魂

苦痛

沙弥

独一

生死

杂谈

分类: 原创

“我”为主宰

 

 

理性的东西具有灵魂的特质,但理性未必就是灵魂。

写完《灵魂即理性》发到博客后立即受到读者的质疑,甚至极为猛烈的批驳。

我这篇文字不能算作回应。只是觉得关于灵魂,真的很有必要继续探问下去。

我以为文字的意义就在于有人回应。回应常常会让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作重新审视。如果自己错了,当然要立即改正。如果是对方理解上的错误,或者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同样对我们的写作与思考有所帮助。许多时候,对一个写作者而言,不是担心挨批评,而是担心没有批评。因为,面对批评,至少会逼着我们反思,而反思的意义则会在很多方面提高我们自己。害怕批评,逃避批评,那不是一个成熟之人的作为。

关于灵魂,或者说究竟什么才是灵魂?我以为我们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灵魂,也都知道一个人若没有了灵魂那就很不好了。但灵魂究竟为何物呢?它又在何处?好象还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其实,正是它的说不清楚,才会引起人们对它的兴趣,包括我这样的普通人也掺合其中。明知弄不出个所以然来,可却乐此不疲,甚至有一点“走火入魔”。

许多年前,读过一本书——《生命的真相》,是台湾慧广法师写的。在此书的125页,有一章关于“生死问题的参究”的文字,是记述慧广法师出家后不久第一次参究的情况,很令人难忘。

慧广法师写道:“第一次参究,是在我出家后不久。那时,我还是个沙弥,和另外一位年纪较大的沙弥,在乡间向人借了一间无人住的房子,我们就住在那里用功;他念佛,我参禅。我参的问题是: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将到何处去?那时我还存在吗?

参的方式是:将此问题放在心里,毫无方向,没有方法,不作分析的想着:坐也想、不坐也想。……参了一些日子,始终参不通。但因为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是很切身的问题,从十六岁开始,我就被死的问题所困扰,心中一直害怕着死,所以,就断断续续的、长久的在思索着这个问题;到了二十七岁出家,仍然未得到令我心安的答案。其间,虽然看了不少的佛经、书籍,在知解上早已知道人死后将到何处去;但是这种外来的知识,却不能让心灵很坚定的相信,心里仍在半信半疑之中。因此,提到生死问题,我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

所以,尽管已经参了几天,还是参不通,但我并没有气馁,心中仍然钉着这个问题,茫无头绪的参着。

直到有一天,忽然间,心里明白了:咦,我本来就没有生死嘛!哪里还有死后到何处去?这个问题,压根是多余的,我既无生也无死,哪里还有生死?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当时,内心的喜悦,真是难以形容,十多年来,使我内心感到苦闷的问题,终于解开了,心里确是轻松极了。从此,我不再怕死,因为我知道,我是没有死的,所死的只是身体,不是我。凡人所以会被生死所苦,那是他们错认了四大和合的身体为自己,而不知身体非我;一旦领悟了,那么,什么时候死,都无所谓了。要死,随时都可以死,不会再贪生怕死,因为他知道,他是没有死,也没有生的。

这种从内心体验出来的知识,具有很大的力量,可以在领悟的同时,立即矫正了错误的心念行为,使行为符合于所领悟的真理。所以,真理本身就是力量,在这力量作用之下,使我觉得,当我领悟的时候,已经是解脱了。”

大师的参究,看上去并不怎么高深。可若放在我们,就笃定是件充满挑战的事情。不相信的话,诸君可以一试。

要领悟大师的“身体非我”,“我”非身体,就有必要先搞清“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呢?慧广法师引用《成唯识论》,说:“我为主宰”。“主”意味着自己能够作主,具有自由和自在的性质与能力;“宰”是能够宰使我所——就是能够支配和统治属于自己范围内的一切。

“具有主宰作用者,它本身又必须是恒常不变的,否则,如果本身是无常、随时都在变化的,它又如何作得了主?作不了主,又如何能有自由和自在呢?同时,主宰者本身也必须是独立的个体;因为,如果不是独立的,必然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此,又怎能作主?怎能发挥主宰的作用呢?所以,‘我’也者,必须具有‘常一之体’,然后才能有‘主宰之用’。

因此,我是常的,是独一的、是能自在、能宰使我所的。

进一步来说,‘我’只是一个代名词,代表了人底永恒的生命;或者说,代表了生命底永恒存在。”

在我们这些俗人的眼里,我便是身体,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是属于我的。殊不知,生命中的许多苦痛都是身体所带来的,而身体的苦痛也直接地给我们带来了苦痛。

而“我”是独立于肉体之外的,“我”不应该有痛感。至少,从法师对“我”的定义中可以这么讲。

那“我”究竟是什么呢?依我之理解,“我”应该就是灵魂。或者,所谓灵魂,便是那个能“宰使我所的、能自在的、又是常的、独一的”“我”。

当然,这又是一家之言。请大家继续批评,而我也将持续思考下去。因为,随着对这个问题思索的不断加深,我对于灵魂,对于法师心里的那个“我”,说不上疯狂,却也委实地有些痴迷了。

 

 

二OO八年十一月十一日,雨谷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理不屈而词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