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中国唯一的盲童女作家
你微笑“奔”向火热的生活
你把五彩缤纷奉献给社会
哦,袁靓,我们为你高声喝彩
袁靓小传
盲童女作家袁靓,1987年11月12日出生于上海。出生后不久,即被诊
断患有 “视网膜母细胞瘤”,在3岁前,先后被摘除左右眼球。7 岁进上
海盲童学校学习,酷爱童话,爱好弹钢琴、朗诵、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尤其擅长写作,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童话,至今已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
品数十篇,并多次获得征文比赛奖。2000 年 3 月,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了《袁靓童话集》,成为我国第一位盲童作家。
现在她是中国小作家协会第一批会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作家
班学员。上海《少年报》记者。
2001年12月,又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个盲童作家的内心独白
----袁靓作品选》问世了。它收录了小作者的散文、人物特写、童话和
小说等作品共70多篇,约20万字。
如今,她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位中国盲童女作家。
袁靓的心语:无法用眼睛看世界,我就用心去“看”世界:看不到颜色,我就靠想象。我的世界也是五彩缤纷的。
老少忘年交
我是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副理事长兼该会上海联络处主任,当我从网上获悉袁靓的上述情况后,便到处打听她现在的去向?说来也巧,我的一位当年老战友,现在是静安区一家技能培训学校培训基地校长。他告诉我盲女袁靓就在他的学校里学习推拿按摩。
经他的介绍,我很快就得到了袁家的电话。
对方电话中传出了很清脆的女孩声音。
“喂,你是哪一位?”
我说:“我是你们校长介绍的 施老师。”
“哦,我知道了!”
我故意逗她:“你猜,我到底有几岁了?”
其实,我已是73岁的老者,但我说话声音的中气还是很足,因此,一时袁靓也摸不清我的实际年龄。
她说:“我看,大概二三十岁吧!”
我听吧哈哈大笑,我说,要倒过来,不是二三十岁,而是73岁。
我们两人都乐了,电话里的袁靓更是天真地“格格”笑个不停。
我和小袁靓就这样开始认识了。
当我和袁靓通话结束后,在一旁的老伴佩庆惊讶地对我说,这那像是在和一位双目失明的盲童对话,简直比健全人还要对答如流,而且还能用很标准的英语发音告诉我她的电子邮件地址。我真是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这是在同一位盲人交往,而像是和一个智商很高的健全人对话。
过两天,我们便应邀到她家里做客。
眼盲心却明
袁靓,别以为她眼睛不灵,可心里却明白得很呢。她爸爸袁德礼曾经这样描述,他说:“我这个人有个坏毛病,乱放东西。可只要问她,准能把我要的东西找到。眼睛明亮的人有时还真不如她。好奇心造就作家和科学家。她对什么事都想弄个明白,亲手将盲表、电动玩具、收音机、电话‘砸’开,就是想‘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使这些小玩意儿发出声响。最近沪上星成花卉公司总经理王翔老友送她一台音响。我不会开,她摸了几下,几乎所有操作要领就掌握了。”老袁还说,他们家的抽水马桶坏了,也是由她修好的。
在我来袁家之前,脑子里老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她是如何使用和操作电脑的。在她房间里,我看到她正在“阅读”电脑,她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耳朵听,我前两天刚刚发给她一篇我外孙女小英捷写的散文《追忆》,只见她的电脑快速地发出叽里咕噜的怪声,就像外星人在谈话一样,而她却手舞足蹈地听得津津有味,而我什么也听不懂。她说这就是盲人专用的声音,正常人是无法听懂的。她又对我说,我每天要收到几十封来自全国各地的E-mail,我都要鉴别好,认真地进行处理。
由于她的电脑不是使用宽带,一到联网时,就要把插头插上去,用完又要拔下来。我看她很熟练地摸来摸去,一会儿就接插停当了。平时,我们健全人在完成这些程序时也得费一翻工夫,可她却若无其事的,完成得那么轻松利索,这怎不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小网迷,却是锻炼能手
我原先还以为只有健全人才会成为网迷,可我们的袁靓却是头号网迷。大人埋怨她,半夜不睡觉,还在跟网友聊天,一谈没个完。可是早上却起不来。早饭常不吃。我老伴是医生,就告诉她,不吃早饭是很不好的。那天,我们到她家时已是上午9点多钟,可她才迷迷糊糊地从床上爬起来。
我问她在电脑上有什么东西好玩的,她说,好玩的东西可多呢。她常常在电脑上听音乐、“听”电影,学外语,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当她知道我的外孙女在上外附中除了读英语外,第二外语还学德语时,非常有兴趣,于是我便帮她拨通了我外孙女家里的电话。他们两人一见如故。她对英捷说,我非常喜欢德语,也曾经自学过德语,你读几句德语给我听听,她又问我外孙女,你们的德语老师是东德人还是西德人,据说西德人很瞧不起东德人。他们就这样聊开了。最后两人互记对方电话,以便以后再聊。
尽管这天上午她没吃早饭,但当我们来到小区健身区散步时,老袁扶女儿上各种健身器时,她一下子就显示出非常熟练的样子,一一都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表演。可见她是经常到这里锻炼过的,否则,他是不会有如此熟练表现的。我们把这些都用摄像机记录下来。
我和她一样也是电脑迷,长期玩电脑,据说得了一种“鼠标”病,右手痛得举不起来。我问她这种病可以按摩吗?她说,当然可以。并且表现很愿意帮我解除病痛。后来由于临行匆匆,却把这档节目给忘得一干二净,没有领教到她那心灵手巧的服务,实在太遗憾了!
*
*
*
尽管,我们与袁靓的近距离接触只是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是她那聪敏、可爱、灵活的形象却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中。我觉得一个人,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有理想、敢于奋斗,他就会有灿烂前程的。小袁靓虽然从小就失去了双眼,可是她立志要成为中国的安徒生,她顽强地投入火热的斗争生活,因此,她能不断地写出一篇又一篇的精彩文学新篇。我读着她赠送给我的两本书,读着读着,热泪盈眶,心中在滴血,这那里是在写作,这分明是她用自己的心灵和鲜血在呼唤!她呼唤:千万不要忘记社会上还有许许多多残障的人们需要我们去关怀。
2003年8月21日于上海海虹苑玩年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