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的底蕴......

(2015-05-29 22:29:41)
标签:

底蕴

城市

人文素质

分类: 随笔散文

文/耘农大地

 

    别看城市大多是一样的车水马龙,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霓虹闪烁,但悉心品味每一座城市的时候,你便发现它们各有各的风格和特色。无论粗犷或秀美,还是大气或娇小;无论喧闹或宁静,还是古朴与新潮,其实都有着别具千秋的底蕴。只是一旦在一个城市生活久了,这底蕴兴许被人忽略,而更多则是关注城市的外表形象与浮泛律动的风情。

 

    历经数次的辗转与迁陟,使我得以在迄今为止的生命途程里,呆过几座不同类型的城市,也到过一些风格迥异的城市,然而真正让我留心并为之感动的倒不是城市的外表,倒是那种于悄然间凸现的底蕴。这底蕴不因那摩天大厦与绿草红花所构成,也不因那斑驳的城墙与老旧的公交车所显示。无论这座城市是否日新月异,是否古老年轻,是否山清水秀,它的底蕴总是以故有的形态反映出不凡的气质体现着独特的魅力。因而底蕴是城市人文素质与人文情怀的集大成,你可从中体察其品位与风格,窥见其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某种关联。很难想象一个平庸杂乱的城市,一个毫无生气的城市,一个充满邪恶与奸诈的城市,能有何底蕴可言。只有底蕴深厚的城市,才给人以亲和感与震撼力,才能吸引行者的眼球,留住旅人的脚步。

 

    城市的底蕴绝对有东南西北之分,有民俗风情之别。即使是地域颇近的城市,其底蕴都会是不同的形态。很自然,京城的阔大恢弘、气宇轩昂及至飞檐画栋、红墙琉璃,绝不可能替代杭州的柔润纤秀、小家碧玉及至曲径回廊、小桥流水。虽然北国与江南所传承的母体文化一致,但由于地域的不同、环境的差异以及人文风情的区别,千百所来年形成的底蕴,早已因一个豪放粗犷,一个细腻柔美而各领风骚,大相径庭。尽管有的城市具有兼容性,却全然不是其本质。君不见,同在江南的苏沪杭,除了城市里流淌的似曾相识的吴侬软语外,这三座城市却各有各色的特色,各有各的底蕴。上海大都会的浮华气派、杭州少妇式的玲珑娇美、南京老夫子般的古都遗韵,所折射的是各自不同的风韵,所透现的是各自不同的底蕴。

 

    我无法一一领略所有城市的精气神韵,也无法感受所有城市的个性与品位,但我至少可以体味出一个城市的底蕴无疑是解读这个城市内涵的重要元素。在我现今所居住的江城武汉,过去我曾一直认为它兼具江南的秀美与北国的雄浑,可是当我生活时间长了,才感知到它那有别于任何一座城市的毫无遮拦的激情。而这种激情不是浪漫奔放的而是酣畅淋漓的,这种激情有时让旁人难以理喻。连武汉人火爆的脾气,方语的过“冲”,邻里间的热心快肠,都是激情的另类释放。然而激情如长江澎湃的外表之下,却隐含着它特有的底蕴。在这个人文荟萃的特大城市里,你似乎可从那浩淼的东湖、耸立的黄鹤楼、飞越天堑的大桥、对峙长江两岸的龟蛇二山等等景观中,领略到它的不凡之气。如果你在瞻仰了首义红楼的胜迹、古琴台遗址、农讲所旧居与“八七”会议旧址之后,你便可穿透历史的风烟感受其与众不同的底蕴。因而武汉既有非常市民化的痕迹,又有盘龙雄踞的霸王之气;在它自由散漫风格里又渗透着某种不易察觉的慷慨悲歌。这种底蕴时常在不经意中显现,同时又时常给人以感慨和振奋。

 

    对于城市而言,其底蕴不可能因工业文明的制式化修饰而改变,也不可能因照搬照套而消逝。假如把京城的琉璃厂搬到沪上的城隍庙,把广州的西关挪到西安的大雁塔,非但不能改变其固有的底蕴,相反还会因不伦不类而有伤大雅。时下不少地方动辄大草坪、大广场,不问青红皂白搞明清一条街,就是一种丢弃自身底蕴的模枋与雷同。难怪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城市建设要突出特色,不能不加区别的搞成同一种模式。如同我们人类自己一样,一座城市的底蕴就是一种不同凡响的境界,就是城市文化的灵魂。城市的底蕴绝非仅仅是大道宽阔,高楼林立,绝非仅仅是几处可供欣赏的人造景观,复制古迹,而是蕴涵着的城市人文素质包括淳朴民风。每座有底蕴的城市无不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良好的人文环境、独有的文化风格,从而构成令世人神往心仪的独特魅力。这样的底蕴是一种看不见却可以触摸得到的脉搏,是一种无形流淌于市井可以映照精神风貌的无形河流,它是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它更是独领风骚与众不同的。

 

    诚然,城市的底蕴可以传承和沿袭,可以积聚和培厚,但最能代表这座城市内涵的底色是永远不可人为抹去的。粗犷与细腻,豪放与宁静,大气与纤秀,年轻与古朴,都是一个城市与另一个城市区别的标志。深圳的活力、厦门的秀美、上海的繁荣、广州的斑斓,北京的厚重,西安的沉稳,没有哪一处不让人顿感它鲜明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与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不无干系,大到文化传统的积淀、人文素养的反映,小到居家饮食起居的习惯、衣着举止的品位等诸多方面,都可以寻觅和捕捉到这个城市的背影,都可感知和触摸到这个城市的底蕴。

 

    其实,真要感知一个城市的底蕴,你得到陋巷小街中,到老旧的公交车上,到斑驳残存的老屋里,乃至到市井平民间。那里凸现着一个城市的风情,一个城市的内涵,一个城市有别于他处的底蕴。假如你还要深化这种感觉,也请你到这个城市的名胜古迹去光顾流连,去倾听历史与现实的诉说,去寻求心灵与人文景观的对话。这种时候,你才能分辨出城市底蕴的深厚与肤浅,才体会得到一个城市与另一个城市的区别所在。尤其当你远离这个城市后,你都会有铭心刻骨的记忆;即便初来乍到,你也同样会感到它并不陌生。城市的底蕴就这样具有亲和力,它能缩短时空与心灵的距离。只是祈愿这种底蕴不要人为的去破坏粉饰以至消弥怠尽......

 

农大地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8c0210102vuof.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