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文何以陷落?

(2015-04-24 17:18:17)
标签:

杂文

陷落

揭露性

邓拓

写法

分类: 杂谈时评

 

 文/耘农大地

 

 

 

 

      从中学时代读到鲁迅先生起,我便爱上了杂文,从此情结难解。平日里不仅爱读杂文,也间或划拉出一些杂文篇什。虽然杂文创作不是我的主项,也无力作,但由此而引发了对杂文的些许琢磨,至少有两个问题一直萦绕于心:一是杂文该怎样界定?二是杂文如何走出陷落之境?其实,这些年来,关于杂文的问题,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杂文到底是什么?恐怕过去没人说清,现在更是含糊不清。鲁迅先生将杂文誉之为“匕首”、“投枪”,那只是一种比喻。而在现今许多人心目中,以为凡揭露性的评论文字就是杂文,这似有偏颇之嫌。假若如此界定,那些闪射哲思之光的文字,那些感悟人生真谛的文字,那些正面立意的导向性文字,等等,是否也应划归杂文范畴呢?因为这类文体,既不是诗歌散文,又不是小说故事,也不是文艺随笔,只能划归杂文之列。事实上,许多作者的随笔文章,都应视为杂文。但时下不少人以为一说到杂文,无疑应该是批评揭露性的文字,甚至将一事一议、一题一评的文章也说成是杂文,的确有些牵强附会。因而杂文的陷落原因之一,恐怕与杂文的界定不清多少有些关联。

 

 

     何谓杂文陷落?窃以为,杂文创作落入程式化巢臼是其陷落的主因。那种把对时政问题的评析采取引用一个事例再加以若干段落的议论,就是杂文的模式观点和写法,无疑是对杂文创作的图解。看看鲁迅、邓拓们的杂文就可明白杂文与时评的区别。这里且不谈那些不咸不淡的评析是怎样的肤浅、生硬、俗套,就说这千篇一律、千部一腔的程式化写法就值得商榷。古人有云,文无定法,如水无常形。倘使把杂文搞成了八股文,兴许杂文就成了只有写杂文的人自我欣赏之物了。至于那种以为杂文就是过去那种一事一议的小评论的观念,更是对杂文的曲解,只能使杂文创作走入误区。

 

 

     杂文创作视野狭窄、缺乏深度,是杂文创作的“软肋”。恕我直言,如今杂文创作愈来愈呈浮燥泛化之势。一些所谓的杂文写手,或许是为了混个脸熟,或许是为“稻梁谋”,或许还有其它什么原因,所写的杂文只能称得上“杂”,而谈不上“文”,就连一些大家手笔,不知是出于赶趟,还是应景,往往出手平庸,令人不敢恭维。尽管动辄洋洋千言,至多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因而杂文创作在题材的挖掘上,在写法的创新上都显得过于肤浅,大有赶活的痕迹。

 

 

    杂文创作的表面繁荣,是杂文陷落中的“泡沫”之景。说它繁荣,只不过是杂文写手们一相情愿的自我陶醉。尽管眼下一些人将自己不伦不类的杂文作品搞得满天飞,事实上除了业内人士熟识其名外,鲜有力作能让社会上得到公认。这不能怪老百姓不关心杂文,而是这些表面热热闹闹的杂文,始终让人提不起精神。为什么许多老百姓不仅知晓鲁迅、邓拓,而且爱读并能记住他们的重要作品,还有不少人以收藏他们的杂文著作为荣耀呢?如今有些杂文作者一稿刊发数家、十数家报刊,按理“出镜率”如此之高,总该声名大振吧?可由于缺乏个性化文风,行文又囿于单一浅陋,只能是自己写了自己看,至多业内人士看,因而报刊一登便悄无声息了。可以说,杂文也面临着走向大众、与时俱进的问题。

 

 

    杂文创作评论的匮乏是杂文陷落的无形“瓶颈”。作为文学创作体裁之一的杂文,尽管有过风光长久的历史,然而对杂文创作的评论,一直是沉寂的、冷漠的。在当今诉求语境发生剧烈嬗变的情势下,文艺评论界对杂文创作的漠视,显然是一种缺失。不能以为杂文是“小语种”而怠慢它,恰恰它是各界能者既明理又解渴的最受欢迎最为便捷的文体。所以杂文要跟上时代步伐,要创作繁荣,很重要的一条是,杂文创作的评论不可缺席。

 

 

    杂文创作的以名取文是杂文陷落的一大症结。无须讳言,当前杂文创作或多或少存在少数人独步天下的局面。偌大一个中国,写手万千,也不乏足可笑傲江湖的实力派人物,但一些报刊的编辑缺乏对杂文“众里寻她千百度”的精神,缺乏沙里淘金的眼光,仅凭印象的好恶、交往的亲疏等依自我感觉对杂文进行取舍,确乎不利杂文繁荣。兴许因其如此,一些颇有见地、极富个性而且文采上乘之作就有可能被白白弃之一旁,打入冷宫。久而久之,老是那几副面孔,又老是那几种腔调,无形之中便丧失了作者群,又不利杂文创作本身的发展、繁荣和提高。

 

 

   杂文是否陷落,是否如上所云?这只能算一家之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时代需要杂文,读者需要杂文。如果把杂文比做号角,它应发出最为响亮的声音;如果把它比做星星,它在人文思想的天空中应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因而,研究杂文、改革杂文、繁荣杂文,对所有与之相关的人来说,都必须为之三思。
 
 
 
 
 
我的更多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