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信条视点道德缺失向导文化 |
分类: 杂谈时评 |
文/耘农湖北
本博曾撰文论述过:高校不仅要授人以渔,而且要教人以德。然而近年来的现实是,一些高校既怠慢授人以渔,又缺失教人以德,这无疑丧失了大学精神,无疑是在误人子弟。感叹于当今大学教育的诸多缺憾之时,本博认为,作为大学主体的老师,无论从何种角度而言,都不可亵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首先应该是青年学子的人生向导。
好多年来,人们忌讳于“精神领袖”之说,这是失之偏颇,失之公允的陈旧理念。大学校园是青年人集中的地方,更是他们健全思想,成熟自我的人生最为宝贵的青春地带。如何雕塑他们,指导他们,引领他们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无愧于时代的有用之人,是老师责无旁贷的事情。尤其在信仰危机,道德缺失的当下,老师应当努力成为青年学子们追随的精神领袖乃至崇拜的精神偶像,在这一点上的确应该大有可为。即便成不了他们心目中的精神偶像,精神领袖,也应力求尽心尽力的成为他们的人生向导。
任何时候,老师不光要娴熟于专业,专注于授课,潜心于科研,还要花气力关注青年学子的人格培养,心理抚慰以及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与爱情观的树立。他们困惑什么,迷茫什么,纠结什么,爱好什么,讨厌什么?等等,都应该成为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开导、引领、启发的另一个重要方向。这无论是从教育传承的角度,还是师德风范的角度,都是老师不可疏离的本质要务。人生有向导,前行少迷茫。这是经验之谈,同时也是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因而做好青年学子的人生向导,不失为功在当前,利及未来的功德之行,不可等闲视之。事实表明,老师的作用非同小可。老师走对一步,引对一布,可能把孩子送上天堂;而走错一步,引错一步,就可能把人送入地狱。
当今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急进转型,思维多元化的时代。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焦虑、浮躁与功利心态,以及粗鄙、恶俗和不良的歪风邪气,给青年学子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如何校正青年学生的人生目标,人生追求与人生理想,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全青年心理都提出了至高至紧的要求。老师既要紧密的关注,及时开导,又要讲究方法,更新内容;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动辄板着面孔训人;既不能刻板生硬的说教,也不能随行就市的和稀泥。务必做到循循善诱,春风化雨,令其心悦诚服。久而久之,学子就会从佩服到信服再到崇拜你,于是你就成了他们的精神领袖,于是你的人生向导的角色就真正到位了。
话说回来,一个老师如果没有使命感与责任感,是不可能成为青年学子的人生向导的。当我们要求青年学子应有所担当时,当我们感叹一代不如一代时,是否想过:作为老师,我们做得怎样?与其一般要求,流于感叹不如扑下身子洞察学子心理,究其主要,对症下药的实施良性教化于正确引导,这恐怕就是使命感与责任感的最具体体现。埋头教书固然不错,但忘记育人就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了。因而作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应该成为老师一生为之实践的信条。
有了这样的信条在胸,有了使命感与责任感的激励,老师即使做不了青年学子的精神领袖,也一定能成为他们的人生向导。而这样的人生向导多了,我们的青年一代就会因不断地获得正能量而人才辈出,真正呈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可喜局面,则民族幸甚!
【耘农湖北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8c0210102e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