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耘农湖北
高考早就结束,录取即将开始。本博发现,只有普通老百姓才对所谓高考牵肠挂肚,而有钱人、有权人的子女以及确实能力相当不错的应届生,就连国人引以为荣的清华、北京也不怎么感兴趣了。这些人,纷纷将求学的眼光放射到了国外,尤以美利坚为首选。事实上,自从扩招开始后,中国的大学教育每况愈下,愈来愈缺少吸引力。想想,没有吸引力的大学,一般人或说一般的家庭子弟尚且混混,那些纨绔子弟,那些豪门儿女他们有条件无疑就远走异国他乡,即便后来成了海归派乃至海待派,但是他们也风光无限。
这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当下中国大学缺少吸引力使然!那么,当下中国大学为何缺少吸引力?依我看,只有两条:一是教育产业化作为毁坏教育质量的始作俑者,还在阴魂不散;况且扩招后的中国大学,受焦虑、浮躁与功利主义的裹挟,早已经不再是神马净土,更不是什么象牙塔了。大多数老师为了生存而殚精竭虑搞论文搞专著,近亲繁殖的年轻老师本来自己就一知半解,勉为其难的应付着教学。因此,教育质量一代不如一代。学生说,大学几年,神马东西都没有学到。
二是就业的不公平,至今愈演愈烈。在国内读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数没法同什么海外镀金者相提并论,哪怕从海外野鸡大学归来的海归派、海待派,都高人一等。还有,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让一般老百姓望尘莫及。不公平的教育价值取向,促使有钱人、有权人的子弟对国内大学不屑一顾,一些条件不怎么好的家庭为了孩子,哪怕倾家荡产也不得不往留学生这艘船上拼老命去挤。因为他们感到,即使在国内读了好的大学也不见得能够找到好工作。
如何提振中国大学的大学精神,进而增强中国大学的吸引力?本博认为,当务之急的是做好三件事:1.尽快恢复精英教育,让中国大学真正讲品牌、讲质量;即便是继续搞所谓平民化教育,也应该如我前两年所倡导的那样:将大学分为研究型与就业型两种。2.大学不仅仅是去官员化,还要在改变重科研、轻教学上来一点切切实实的大动作;尤其要让优秀教师、著名教授与学者不割断与本科生联系的纽带,为培养新的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3.彻底废除按部就班的程式化的教育体制,推行名师挂牌招生与教学,并且实行优胜劣汰,让那些学生不喜欢、专业不扎实、讲课不生动的老师别再误人子弟。
常言道,教育兴,则民族兴;少年强,则国家强。而教育兴与少年强取决于教育的质量,这质量包括授人以渔与教人以德!恕我直言,当下中国大学基本上这两条都相当缺乏!所以。归根到底,欲使中国大学增强吸引力,这两条必须都要过硬,缺一不可!
【耘农湖北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8c02101017epj.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