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耘农观察】比药家鑫恶行更应防范的是青年心理上的“软刀子”

(2011-04-15 16:53:51)
标签:

青年心理

软刀子

人格心理

杂谈

分类: 杂谈时评

【耘农观察】比药家鑫恶行更应防范的是青年心理上的“软刀子”

/耘农湖北

 

前些时的药家鑫捅死民妇,最近的海归派残忍弑母,所暴露出的中国青年人格心理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其实,比之这两个惨无人道的青年杀手手中的“硬刀子”,当下一些青年人心理上隐藏的“软刀子”更应该注意防范。因而“软刀子”似的隐型青年心理疾病,让人不无忧虑,不可等闲视之。

 

本博因职业之故,本博接触青年人的机会很多,对他们的心理也比较了解。从中发现,近年来从80后到90后,我们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一直忽略了对青年的心理干预,直接导致一些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学子,既缺乏感恩情怀、仁爱理念,更缺乏道德行为规范。动辄诽谤中伤,造谣生事者比比皆是;稍不如意行凶杀人者不乏其人……反映出青年人由心理疾病到祸起萧墙的事实屡见不鲜。最为突出的也是常见的青年心理上的“软刀子”,无疑利用当下便捷的网络空间对他人施以攻击辱骂,造谣诽谤。此刀杀人不见血,其潜在危害,并不比“硬刀子”逊色。此外,本博深感在青年中一些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疾患,有的甚至还很严重。这又集中体现在心理上的偏执、孤僻、幻想、狂躁等症上,而且还不在少数。

 

 

在一个既不能授人以渔,又不能教人以德的大环境下,青年心理疾患日趋严重,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这些青年心理疾患不仅被光怪陆离的民情世风所掩盖,而且被鱼龙混杂的时尚流变所冲淡。等到一旦出了乱子,人们再惊呼、谴责、声讨时,业已于事无补,悔之晚矣。实际表明,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标志是人格心理的健全。而较为常见的是现如今中国的很大一部分青年人却缺乏爱心,不知感恩,缺乏信仰,自私、自我,没有公德意识与忧患意识。其心理麻木不仁,脆弱不堪,承受能力差,有时容易产生厌世情形,喜欢走极端,动辄生闷气。表面上看来无忧无虑,实际上心理上存亚健康状态。至于那些存有偏执、孤僻、幻想、狂躁等倾向的青年人,已经成为心理疾患的对象。所有这些或轻或重的在心理上揣着的“软刀子”,都如一根导火索,稍不留神就可能引发始料不及的不良后果。因而,如果对此不实施早期的心理干预与校正,不注重及时的正确教化引导,往往就会积重难返。

 

 

有道是,蓄之积久,其发必速。在日积月累之后,青年人的不健全人格心理就会于无形之中产生质变,轻则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重则仇恨社会,滥伤无辜。这除了药家鑫之流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残忍外,大量的是借助网络发泄不满、造谣生事、羞辱异己,诽谤他人。再有就是平日里动不动追腥逐臭,我行我素乃至铤而走险。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软刀子”,虽然只是偶尔露峥嵘,但是其危害性不可低估。经分析研究,本博认为:大凡拥有心理“软刀子”的人,尤其是容易产生报复与暴力倾向者,其心理已接近“硬刀子”的边缘,只是行为方式与不良倾向不同程度罢了。所形成的原因大体有四:一是自幼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化,行为方式走偏;二是从小可能受到某种剧烈伤害的刺激,心理蒙上阴影;三是学校的放任自流,致使为所欲为的杂念渐占上风;四是世风日下的社会风气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加重了不良习性的扩张。因其如此,这些人一旦遭遇在常人看来很普通很一般,而且完全可以化解的矛盾,就极有可能将自己心中那魔鬼的一部分恶性膨胀乃至变本加厉。

 

往往存在疾患的人格心理者,他们对于自己的不良行为方式并不承认有何不妥和过错,相反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只有当事情朝恶化的方向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和酿成悲剧的时候,才有否一丝彻悟与悔意。如此人生观正成为一个信仰危机、道德滑坡时代的标本。那么拯救青年心理,应该说已到迫在眉睫的地步!如果不是这样,一代青年的心理疾患无疑将成为社会的负面潜流,倘使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那又将是怎样令人后怕的景象!无论小康社会,还是和谐社会都可能因充满尔虞我诈的争斗、无事生非的寻衅以及不计后果的仇隙而毁于一旦。

 

 

因而重视青年一代的心理干预与心理疾患的诊疗,应该放在精神文明精神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力求齐抓共管,采取措施下大力给予校正。我们的家庭、学校与社会各界都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就应该一手抓“硬刀子”的预防监管,一手抓“软刀子”的防微杜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青年一代,也能有一个良好、健全的人格心理与正常得体的行为方式。有鉴于此,面对药家鑫等之流的恶行,我们势必更应该防范青年心理疾患所凸显的“软刀子”!

 

耘农湖北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8c02101017aie.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