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耘农探讨】小谈网络时评的高度、深度与气度

(2011-01-21 16:46:30)
标签:

时评

新闻评论

网络时代

社会传播

杂谈

分类: 杂谈时评

 文/耘农湖北

 

   有学生问我:北老师,这些年来,您隔三差五的抽空解析评论写作,您是否对网络时评说说话……

                                               ——题记

 

如果按新闻评论学要求,目前的网络评论或许是自成一体,不好评说。但是,在网络语境下,新闻评论与时俱进,的确自有特色。依当下网络传播的形态来讲,“时评”已成为网络媒体的主要体裁,成为主流话题。当然,这不包含BBS上大量的PK文字,即所谓的砖帖。

 【耘农探讨】小谈网络时评的高度、深度与气度

仅就网络“时评”而言,早就成了网络传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可谓汗牛充栋、蔚为壮观。然而从专业角度讲,确有随行就市,流于泛泛而谈之嫌。其最大特征是,往往一个新闻事件出现后,大多数人趋之若鹜,众说纷纭,但鲜有更多的人去逆向思维,从而进行深沉思辩与高屋建瓴的开掘。在这里,我想对此做些一孔之见的审视,不知大家以为然否?

 

时评不止是就事论事。10余年来,我在观察与考量网络时评写作的过程中,深感就事论事者诸多。这与当年小评论式的一事一议没多少差别,甚而还不如一事一议的小评论精当。不少网络时评的写作者,只满是于撮其皮毛,泛泛而谈,或说点到为止,这样就给受群众很不解渴的感觉和隔靴搔痒的印象。如此应景的“急就章”多了,看似话题活跃了BBS,丰富了网络传播,实则昙花一现的流水帐过多,能产生振聋发聩影响的不多。此为其一。

 

其二,时评理应注重剖析。作为评论体裁的短兵器,时评不仅仅是评,而重在论。因而,注重剖析无疑成了“论”的直接表现。当下的情况是,评不到位,论也肤浅,乃至论之几无。虽然评点问题可以是表层的,但论则应该是深层次的。光评不论或仅仅停留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肯定不是时评的全部,更不是评论本身的本质要求。

 

殊不知,时评需要理性思辨。说到思辩,我的观点是,要么言他人所不言,要么言他人之所欠缺,要么压根儿不从众、不趋同、不重复,而独树一帜,另辟蹊径。换句话说,要么令人众耳目一新,要么给人振聋发聩,或多或少给一些启迪,给人一些感悟,给人一些言之有物,形象生动的收益。否则宁可不写,也不要拾人牙慧,吃别人嚼过之馍。此为其三。

 

如果是上述三条可以说明时评的深度的话,那么,时评作者还应该拥有一定的高度和气度。从这个意义上讲,窃以为,一是务必有宏观思维,高屋建瓴的激扬文学,激浊扬清;二是务必有宽广驳杂的胸怀,兼收并蓄;三是务必有深谋远虑的眼光,高瞻远瞩;四是务必有驾驭叙述说理的能力,大开大合。还有,那种拘小事与守死角的婆婆妈妈的纠结务必摈弃。与其去究其一点,不如去大笔写意;与其去斤斤计较,不如去直扑主题;与其去面面俱到,不如去一剑封喉;与其去巷里赶猪,不如去漠野逐鹿;与其去恩恩怨怨,不如去坦坦荡荡。总之,从立意或说立论,到阐发与剖析,都不应该是小家子气或“抓小放大”,最起码应该“以小见大”。

 

说到底,一个网络时评的作者,不应是为议论而议论,而应该明白,怎样才能尽可能的一语中的,怎样才能尽可能的给受众以收获,给舆论以引领。否则,宁可不说话,也不要图一时之快感,应一时之興情,泄一时之块垒。或许有人说,网络时代,想说就说,没必要去穷讲究。此言有些道理,但恕我直言,这只是一种图解。其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意畅道,言者无罪的社会传播语境,是建立在高质量、高水准与高品位的興情基础之上的。那种以为网络时代,大可随心所欲,想说就说的观念,无疑失之偏颇。

 

至于BBS上的所谓“拍砖”,如前所述,本不在此论。然而严格的说,即便砖文,也应讲求技术含量。不然,与现实里的蜚短流长又有什么差别呢?

 

在表达此文之意的时候,我在想,随着网络传播的日渐兴盛,网络时评究竟如何发展和提高,恐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我在为学子讲授新闻评论学的时候,一直在思考也在实践:网络时评将面临新的分野,也将在风起云涌之后,成为一个新的门类。我愿在此方面,与大家一起做一些较深层次的探究。                                                                                                耘农湖北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8c021010179o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