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农思考】有志者不一定“事竟成”?

标签:
白银心有余而力不足偏颇之见内因与外因一回事杂谈 |
分类: 随笔散文 |
文/耘农湖北
曾经作为中国一代代人座右铭的“有志者,事竟成”的豪言壮语,不知激励过多少前赴后继者,在艰难的人生之路上,殊死拼搏,艰苦奋斗。我自己也是这句话的忠实的追随者与实践者,也常常以此鼓舞自己,实现了人生不同阶段的目标。然而今天,我却觉得对此言要进行重新考量:有志者不一定“事竟成”!
一般而言,在天时、地利与人和都不具备,在财力、物力、智力都比较欠缺的情况下,加之游戏规则紊乱、潜规则难破,即便你再有雄心壮志,或许真的不一定能够“事竟成”。而且,还极有可能陷入“愈有志愈有难”、“志愈大事愈难”的泥淖。处于当今变化无常的时代,完全可以说,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似乎倒了个个:主观的努力,不及客观的“给力”;内因的良好愿望,不及外因的良好机遇。相反,努力越大,困难越多;追求越执著,负累越沉重。
本博在全国多地的同学也不算少,有做官奔仕途的,有创业图财富的,有教书拼职称的,也有提前退休谋清闲的。所有这些正值年富力强者,不能不说,他们大都是有志者,然而不一定都是“事竟成”了。包括我在内,没有太多的人敢说无忧无虑,志得意满。尽管大都一向勤奋努力,执著坚定,可是能够一帆风顺,春风得意者毕竟是极少数。往往壮志未酬者,恰恰正是最为努力也最有能耐的那一群。
说有志者不一定“事竟成”,其最大因素取决于外部与客观环境。或许你认为这是偏颇之见,但无数事实证明,空有一腔凌云之志,与耗费心血白废腊的结果往往成正比。人生需要志向远大,可是光有大志不够,仅有为实现大志的努力也不够,这是为什么?无须置辩的是,是因为客观与外部环境没能够“给力”!譬如官场,风行潜规则,纷纭复杂,诸如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近亲繁殖、任人唯亲,等等,就足够让你付出极大的代价,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虽有志而事难成,虽能力而事不成。再比方创业,无疑诸事浩繁,不可掉以轻心,诸如项目的精准、资金链的壮实、人才的充足、绩效的优秀、营销的出色、管理的科学,等等,就令人寝食难安,岂敢等闲视之?!否则,错一步,步步错;输一环,满盘输,心有余而力不足,胸有志而举步艰。
试想,当官大表准、一锤定音成为常态;当认钱不认理、一分钱难倒英难汉成为常形,那么,无论是身在官场,还是身在商场,你都不敢说,你还能有多少志在四方的勇气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可言。思来想去,如今有志不如有胆,有胆不如有钱,有钱不如有靠山。那些曾经借经商之机大套取国家银行的累累真金,以换取个人累累白银的家伙们;那些善钻空子而只差杀人越货,胆大包天中饱私囊的家伙们;那些惯于投靠权贵或本有靠山,而大发国难横财的家伙们;那些敢送、敢贪、干欺诈,而屡屡圆己纸醉金迷、声色犬马之梦的家伙们,他们的确“有志”,而且居然“事竟成”!其个中原因,偏偏是超常规的另外一种“努力”促进成。换句话说,假如没有外部客观环境的“给力”,这些投机取巧者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轻而易举“事竟成”的!
后来我总算明白了,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终究是文人墨客的一己之理念:即是只要勤奋努力,刻苦好学,是完全可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也是完全可以中秀才、举人、抑或状元及第的。只可惜,这样的一厢情愿,只能发生在古代,或者说,仅仅只限于“文”,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倘使如今你有志当省长,你敢说能“事竟成”吗?显然不可能。不然,别人就会奚落你是不是有点那个“二”。这如同隔壁那下岗的阿二有志想要娶范美人为妻、对街那拾荒的小五有志想要与章美人拥抱一样,大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味道,令人笑掉大牙。
话虽如此言说,但“有志者事竟成”作为坦荡人生的励志之句,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无积极意义。真正意义的人生的确需要进取,生命的确需要磨励,生活的确需要打拼,艰难困苦的确需要克服,这原本就没错。只是愈往后,你愈该明白:有志无志是一回事,努力不努力是一回事,而事成事不成又是一回事。那么,管它是否“事竟成”,只要胸有大志,干有激情,遭遇艰难险阻也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就算不枉此生了。但永远务必明白:战场有胜局,也有败局,人生莫若如此。
[下篇:生活里哪10种人令你生厌]
————————————————————————————————————————
【耘农湖北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8c021010178h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