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耘农湖北
想象人一辈子总是独守一隅而不能远行,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啊!平心而论,往往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似乎觉得生活中缺少点什么,有时候真还感到有些浑身不自在。我是一个既甘于寂寞、乐于守土的人,但又丝毫不排斥我向往远行的渴盼,从童心孩提到不惑之岁,向往远行的情愫一直鼓荡着我的心旌。

为什么要远行?在我看来,远行首先给人以活力。在忙碌中生活着的人们,谁都排遣不开世俗的羁绊、琐事的缠绕,诸多的俗务一如无形的绳索,将人们的手脚捆绑得结结实实,不易挪步。时日一长,原本灵动的思维就会趋向呆滞,生活的热望就会渐渐冷却,兴许还会滋生出莫名的烦恼来。而向往远行,恰恰给人一种冲动、一种期待,你时常因向往远行而催生憧憬,便在一茬又一茬的怀想中迸发生命的张力。当有一天你迈开步履远足他乡之时,你便会觉得在实现夙愿的那一刻,所获得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活力。所以向往远行,实则是对心灵重负所寻求的一种解脱与张扬,是对抑郁、沉闷的精神一种自我舒缓与释放。
向往远行,并非是朝秦暮楚,也不仅仅是游山玩水。只是囿于一律、足不出户的日子,己然窒息了我们对生活的激情,使我们不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远行正好振奋我们的精神,激活我们的思想,因而向往远行不应是一种奢望。但远行既需要激情,又需要热忱,还需要有勇气。试想,一生厮守脚下那三尺硬土,虽无大碍,倒也平淡无奇,然而这生活无疑是死水一潭,这种终老一生而行不过三五里的活法,压抑的是自我人性和心理,只能让人招致呆板、平庸。对于远行,旧时的人们有许多如今看来十分偏颇之说,什么“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什么“一生不出门,是个大福人”等等,在貌似经验的劝戒中,透出一丝冷漠与无奈。于是,许许多多的人在许许多多的岁月里,正是带着这一极为浓厚的小农经济意识,宁可守望平庸封闭,也不愿走向远方,打不破的是那观念上的坛坛罐罐。
向往远行,是对甘于孤陋寡闻积习的扬弃。古人有云,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远行之所以让人看得如此之重,自有不无趣益的道理。因为远行不仅可以陶治性情,开阔视野,还能增长见识。如今尽管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关山万重、咫尺天涯,也不再是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岁月了,然而便捷的通讯和交通,是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现场的亲临、云游的亲历的。远行之中或交朋访友,或游览山川,或叩问风物,哪怕观云听海,哪怕是毫无目的的漫游,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亲历远行的过程中,心灵深处所获得的那一份舒坦、慰藉与自由自在放飞的感觉。事实上,我们在与大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与故旧新雨寻求心灵对话的同时,所衍生的是在死守一隅、画地为牢的日子里所不可能达到的妙趣。
我生性好动,在放飞童心的日子里就充满着包括向往远行在内的七彩梦幻,于是对于远行,我从来就为之倾心钟情。也许是苍天有眼,也许是命中注定,从17岁那个雪花飘零的日子开始,命运之神便驮负着我开始了远行的旅程。在外人看来,这是风雨坎坷的历程,我却以为这是不可多得的快乐之旅。我曾在雄浑广袤的大西北行吟,曾在浪涛汹涌的大海边畅游,北方的白桦林里有我留下的足迹,南国的椰风中回荡过我的歌声……十数年间的频频迁徙,辗转南北,我的人生之旅都是在远行中度过的,是一次次充满艰辛更充满亢奋的旅程。直到前几年定居江城,我丝毫不减向往远行的念头,不泯远行的热望。即便在没有公差出行的时候,我也会择机自费远足。远行让我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远行让我守住了不竭的激情,远行让我得到生命的体验与惮悟,让我在每一次身临其境中获得不独是心灵的慰藉和释放,还有新的感觉、新的视野,自然也包括新的见识。同时,远行也让我抛弃了平庸和冷漠,更添直面人生、旷达对世的豪兴与心胸。远行真像一部硕大的教科书,使我变得聪明起来。我向往和感激远行,因为我生命的岁月早已托付给了路上,只要一息尚存,我将继续远行……
【耘农湖北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8c0210100fmy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