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农专栏】给杂谈放点糖
(2009-05-22 16:28:36)
标签:
杂谈冷枪村子村民铁犁 |
分类: 杂谈时评 |
文/耘农湖北
几乎众所周知,我晚间绝少上网。来杂谈已近一年,也从没在村子里的夜色中徜徉过。至于白天几乎无暇溜达。于是乎,村里许多的事情并不知其详,连头尾也不明晓。于是乎,原本水煮一把杂谈的念头,被我扼杀在萌芽状态中,但我想到了“给杂谈放点糖”这个不错的主意。
我等虽被挂上了所谓专栏之墙,但依旧是一介普通板油,只是遵嘱在标题前多了一个方括号和几个字,不足一提,倒是平添了一份义务与责任。长期以来,在这个间或有战火硝烟也不乏家长里短的杂谈村子里,大多数村民都认为我是奉公守法,守土不二,二话不说的老成持重者,温文尔雅的人,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俺与生俱来有个求大同存小异并奉行等距离外交的秉性,不会溜须拍马,也不喜拨弄是非,更不搞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勾当。更何况我毫无时间与兴趣关注村中东家的鸡零,西家的狗碎。在我眼里,网友一如我的左邻右舍,一如我的兄弟姐妹,皆应善待。
可是这几日心情因一大堆破事,搅得颓丧极了的鄙人,偶尔抽空到村头巷尾一溜达,却闻到一股至少我不明就里的味道。我向来没有窥阴癖,无心去打探和考究这气味的源头和缘由,只是想作为一个村民,劝劝诸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一起来给杂谈放点糖吧!但请切记,不能放多,多了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一个ID活在村里同人活在世上一样,谁也免不了七古八杂的牵扯,更免不了被人说,说别人。而这说多说少;说什么不说什么之间,还是大有学问的,起码是有方法的。有的村民说的到位;也很得体,有的村民就有些欠妥,且不谈动机如何,至少措辞上值得商榷。常言道,良言一句三春暖。那些体己平和的话,同样能把问题说清楚,也同样能打动人心。我想,这就是我所言要放的糖。姑且称之为网络口香糖。
说道放糖似乎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是比语言更重要的行为方式。俺迄今这大半辈子,平时常怀感恩之心,绝不去介入什么是是非非。如果真有躲不脱的是非来袭,我也一样从五年前金盆洗手不拍砖开始一直采取不计较、不泄愤、不纠缠的态度,这使得我的心绪平添了几分宁静平和。如同现实生活中的本我一样,行走江湖这么多年,冷枪暗箭也挨过一些,因泰然处之,因恪守正直,因崇尚大同,所以始终有人送来佳酿:祝好人一生平安!
这是一种温暖,一种鼓舞兴致和热情的力量。因其如此,我除了在针砭时弊,抨击阴暗时使用犀利之语外,大多数时候,我给自己的文字大多都尽可能放点糖,使之更可口一些,即便达不到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霖的境界,也能让人顿觉舒坦暖心。哪怕偶尔遭遇冷枪一二,同样也能不失雅量与风度。当下村子里人多嘴杂,正好可以修炼我们守静的内功,一般情况下,我们犯不着去斤斤计较,更不可挑灯拨火。无论别人对此怎么看,我以为,珍惜缘分,感恩杂谈,既可化干戈为玉帛,化利剑为铁犁,更可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何苦为这网事春秋扰黄了心绪啊!
一转眼,俺也已到了阅人无数的资历了,最大的体会就是,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清浊之间,都自有公论;是非曲直,亦自有评说。时间历史老人会告诉我们一切。我等村民们,遇事得先沉住气,当不了看客也千万别火上加油。仁者爱人,智者不言,进而识大体,顾大局,终归是一种理性之选择,这何尝又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放点糖呢?!
人说给爱放条生路,为什么不能给杂谈放点糖呢?!放糖、放糖啊,它不是温情主义的和稀泥,而是怀柔、自省的君子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