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理分科:决非教改的调味品

(2009-02-26 15:56:13)
标签:

就业

文理

教改

调味品

一只眼

杂谈

分类: 杂谈时评

文理分科:决非教改的调味品

文∕耘农湖北

新春伊始,因职业中的需求之一,我又一次将目光投向教育。人们不会忘记,春节前的媒体上、社会中、行业内,无论普通百姓,还是专家学者,对文理分科之题,议论纷纭,各执一词: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我,却选择了沉默。

 

这些年,我趟教育的浑水多了,也就习惯成了自然:总有一种关注教育问题的难解情结。当人们就文理分科是分是不分、合则怎么样、分则又如何等话题七嘴八舌之时,我却反倒没有凑这份热闹。然而,关注教育的激情没有冷却,探寻教改的思考没有停止。在一阵风似的种种议论过去,我以一个“赶海人”的职业特点,趁潮水退去,仔细的在教育这片无垠的“海滩”上,悉心捡拾着新的思之贝壳,如果自己恭维自己,那应该是一些多少有益的“海鲜”。其中最让我要说的是(请恕我直言):文理分科,不仅误人子弟,而且贻害国家!假如还有话要说,那就是:文理分科,决非教改的调味品!

 

当下,我们再去追究谁是文理分科的始作俑者,似乎已于事无补了,首要的是亡羊补牢。事实上,这样的补救,既是客观的需要,也并非太迟。

 

说立马废止文理分科,不仅是执教者而且包括一些主管者,大多都会感同身受。只是有的人视而不见罢了。我所了解的众多不争的事实是:文理分科后,由高中进入大学的学生,其高分低能自不待言,且普遍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成为共识。如果说,堂堂一大学生,学理科的不知苏东坡是哪朝哪代人,尚且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学中文的不知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是何意;学新闻的不知“克里空”是何物等等,就的确不敢恭维,贻笑大方了。有人会说,这是文化常识不足挂齿,但实际生活中,那些走出校门的学子,不少洋相百出的事实会令你大失所望。假如我要列举,唯恐千字难容,暂且不表,留待日后课题研究时再予置评,或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出笼。

 

本来,如今大学由过去的精英化教育转向平民化教后,再加上扩张以来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全不严,一些为人师表者,有的只重自己所谓的课题研究、论文写作,而疏离了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不然,为什么有重提教授进课堂一说呢?);有的本来就没有一桶水,再怎么灌,也灌不满学生那一碗;有的半路出家,连自己都是一知半解却只能按校方新设的学科与专业硬着头皮给学生上课(学土肥的讲起了传播;学医的讲起了法律;学政治的去讲起了电子商务) ……更为糟糕的是,极少数老师,自己不读书、不备课、不研究问题,却甘于厮混,甚至热衷娱乐休闲,你说,那学生还能读书,那学生又能学到什么?

 

我如此言说,似乎扯远了,但有一点不庸讳言,那就是我们的学校本身,既然你不能给大学生一桶水,又加之学生们在高中时代的文理分科所带来的缺失,这无疑让走进象牙塔的子弟们普遍的先天不足、后天少氧,假如你尚不能满足需求,责任又该划归谁呢?事实表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文理综合上的过硬素质,对于参加工作,适应社会需求以及未来长足进步发展至关重要。这里,我首先想起著名已故的复旦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和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这两位学界泰斗用一生的经历证明:搞理工科的人,缺不得文科素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丰厚的文科积淀,促成了他们的科研进步。因而文理综合,相得益彰。而恰恰这两位我这里列举的学界翘楚,其在古文化底蕴、哲学与逻辑造诣都令人赞佩之至!

 

由文理分科说开去,说回来,鄙人似乎言犹未尽。我想,一是文理分科无疑弊大于利,其弊在于过于单一狭窄;二是就此举一反三,理当研究当下高校的科研教育与实用教育的症结,实乃迫在眉睫。不是危言耸听,单就扩张后的校风校纪、师资队伍、教学水平都大有整顿提高之必要!我们不能再做误人子弟且误国的事情了,人同此心啊!

 

文理分科:决非教改的调味品

如果有人不悦,那么,他大抵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流,此为不敢苟同。我呢?从前些年抨击教育产业化开始,到后来为大学生求职就业鼓与呼,再到提出“大学教育应分为研究型与就业型两类”以及就大学生就业难再三表达一己之见,我以为这些年,自己几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教育,特别是高校教育的关注与思考。

 

春天来了,我渴望着教育的第二个春天到来。因为如果将32年前的恢复高考比作第一个春天的话,那末32年后的当下,我们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注重教改,努力化解包括文理分科在内的问题,从而迎接教育的第二个春天。有道是:教育强,则科技兴、国运昌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