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明的人生几人有?

(2008-07-08 15:38:26)
标签:

祸患

灵魂

夫子

官场

阮籍

田园

分类: 随笔散文

    文/耘农湖北

 

    这些日子不知为何忽发思古之幽情,总想到三个古人:陶渊明、嵇康和阮籍。想到他们,就自然想到个性解放及至如何看待人生这样一些问题。不是吃饱了撑的,而是觉得今人与古人有某种关联,过去与现在有一些传承。

 

    历史与现实,从来都不会割裂,且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从现实中找到历史的背景,又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现实的注脚。谈及个性,人们都不乏感触。个性的致命之处在于,守住了灵魂的真,就必然避离了生活的假,这无疑会碰壁,以致头破血流;顺应了生活的假,就必然丢弃了灵魂的真,但可左右逢源,以致春风得意。在人命危浅的环境里,多少人早已磨圆了棱角,丧失了个性,人生因此变得卑微、混浊。多少人尽管一生挣扎,连连呛水,仍不改特行独立的秉性,人生因此变得透明、率真。

 

    人的天性应该是追求自然的、健康的生活,而这种生活的建立必须有不卑不亢的精神和刚强正直的性格。只可惜许许多多的人如今已从天性中蜕变出来,形成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个性了。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可以从言谈举止上一眼判别出对方的工作属性,诸如谁是组织部门的,谁是宣传部门的,谁又是从事文化艺术的。也有人对至今尚“混迹”于官场的且有些个性的人断言,他只适合于在某某部门工作,一说他迟早会被逐出“山门”的。可见当今的个性雷同到何等地步!一个民族的个性高度趋同,判断取向几近划一,不能不说是件可怜的事情。

   

透明的人生几人有?

    在距离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的那场个性解放的年代一千五百多年的今天,居然重弹个性解放,似乎有些没事找事之嫌,也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我们是否明白,思想解放、更新观念的首要标志是什么?我人为它包括个性的解放。兴许有的人也确实渴望拥有真实的灵魂和透明的人生,确实也追求人格的尊严、生命的完美、真诚的道德和自由的生活,但现实的硕大壁垒让其撞得头破血流,生活的惊天巨雷粉碎了这种奢望,纵然困惑、无奈,但在“大彻大悟”之后,一些人便放弃了人生阵地的顽强坚守,投向流俗的队伍和市侩的怀抱。

 

    独醒的思想者如何安置自己的灵魂,难道只有沉醉于痛饮老酒,暗地里与往事干杯或是不惜以溺毙生命为代价来作为独有的选择么?!此刻,我的眼前仿佛晃动着陶渊明、嵇康和阮籍三位夫子的身影。一个是为了舒展生命的本性而退隐官场,建构理想中的精神家园,在“不可能开花的地方开花”;一个是祸患当头而无所畏惧,相反还拍拍衣袖,带上他心爱的五弦琴,要求奏一曲《广陵散》;一个是在人生困境中,一方面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生命,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觉醒的灵魂。三位表现各异但个性鲜明的夫子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无一不是对灵魂真实的坚守,对鲜明个性的呵护,对透明人生的阐释。

 

    陶渊明何以辞官不做,而以他“舟迢遥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满心轻快地回到田园,原由在于他无法忍受官场上令人窒息的浑浊空气。尽管他后来深悉田园并非世外桃园,但在自己粉饰的精神王国里“开花结果”,而生命所有的碰撞则被他一笔抹去,只留下一些冲淡平和的词句。如此,倒也安然。嵇康何以“透明”地死去,面临祸患还要以弦抒情,是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身处的危险。正因为他知道祸患迟早要来,所以当祸患真的到来时,相反了无惧色,心境坦然,天真浪漫的他真可谓大义凛然,笑对死亡。他以透明的笑颜告诉我们:生命的质高于生死,人之真性重于名利。阮籍何以狂放处世,而只得携酒恸哭,听着更漏

子,一声声滴到天明,缘出他自己的需求和追求不被社会给予丝毫余地的困境。没有谁比阮籍更强烈地意识到人生的困境,在他面前确实无路可走,在这种境地中,他妄图以狂放的个性掩饰身上的“不洁”,然而他的两种表现恰恰是抵触的,并深以为耻,不过是不得已而无奈之为。

 

    三位夫子以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振翅于一人独醒的天空,完成了对个性追求的释放,殊途同归地坚守着真实的灵魂和透明的人生,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慨。想象生命的短暂,居然还要为个性的藏露与收扬而苦恼,几乎每个生活着的人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实,正因了人生的劳碌和短暂,所以珍惜生命就应该坚守透明的人生,追求真实的个性,维护自由的灵魂,否则,即便是“适者生存”了,那生命又有何意义呢?!

    哎,人间这个七月天,我问他人也更问自己:如此透明的人生而今有几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