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想起路遥(2)

(2010-11-25 16:51:22)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想起路遥(2)作者:曹建标
[转载]想起路遥(2)到《山花》编辑部之前,我一直写诗。工作以后的单位属于文化系统,文化系统搞创作的话就得写戏,要不就评不到职称。为了生存,我开始和京平合作写剧本,而那个时候戏剧已经开始不景气,剧团几年也不排一部戏。剧作者中间流行一个顺口溜叫做:“写大戏生大气,写小戏生小气,写小品笑嘻嘻”。那时候因为电视台综艺晚会的兴起,小品就格外吃香起来。我和京平也开始写小品,没想到第一次参加省电视台的小品比赛,就得了个一等奖,不小心一夜间就成了名人。小品决赛直播的第二天,我们俩在公交车上还被几个女孩子认出来,嚷嚷着索要我们的照片。我和京平还挺得意,不想却让路遥给当头泼了冷水。

 

    那天也不知怎么我们就转悠到了省作协。我进去在院子里上了个厕所,不想就遇到了同来上厕所的路遥。他一脸严肃地问我来西安干什么,我说参加了个小品比赛。他就黑着脸说我:放着作家你不当,非得当演员;就像我们院里的有些人,放着评论家不当,非得当评委——那天夜里的小品比赛,确实有他们单位的某评论家作“评委”——由此看来他其实是看了小品比赛,也知道我们获奖的事情。但是他不像在西安的其他朋友一样为我们的成功欣喜若狂,而是选择了敲打敲打我们的轻狂。在他看来,我们参加这种闹哄哄的比赛,是绝对的不务正业和急功近利。这样下去,怎么还可能再安心写作?事实上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后来我和京平都先后放弃了创作,挤到电视这个更加闹哄哄的职业来了。

        

         路遥和作家柏杨[转载]想起路遥(2)

 

    在《平凡的世界》获矛盾文学奖前后,路遥回到延安,我去看他,好像还是在延安宾馆。那个时候看他依然精神很好,谈笑风生,一点也没有生命行将结束的迹象。聊着聊着他突然问我会不会照相,我说我会。他说下次回来,打算不给任何人打招呼(其实任何人是指市里县里的领导),就我们俩一起到乡下去走走。什么也不带,就带个照相机。后来他又补充说每人拉一条棍,我的第一反应是当拐杖使,拄着爬山更省力一些。但是他却说是打狗用——他可能还不清楚那时陕北农村的狗,已经不再像他小时候那么猖獗了——我觉得他其实是想要体验(或者说重温)讨饭的生活——他们这一代陕北文人对乞讨生活似乎有一种痴迷,动不动就说“我讨饭去”、“还不如去讨饭”……我设想这种情结大约有点像我们这代人对流浪生活的向往——接着他开始兴奋地描述我们的“讨饭”生活:我们漫无目的地上山下墚,钻沟溜洼。每到一个村子都去看看,和老乡聊聊天,或许还能帮他们干干农活。到饭点儿了就随便到哪家要口饭吃;太阳下山了就找个人家住下,第二天天亮起来继续出发……这对我来说太有吸引力了。且不说我一向就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浪荡生活,而且还是陪着大作家路遥出去潇洒一回呢。他的这个建议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我还一直在等他“下次回来”。但是没想到,等他下次真的回来以后,却直接住进了医院。后来我看他弟弟天乐写的回忆文章才知道,那个时候的路遥,创作进入巅峰时期,表面上风光无限,其实感情和经济全面陷入危机,更可怕的是,他的健康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

 

  [转载]想起路遥(2)路遥出生的窑洞

路遥最后一次回到延安,传说一下车就差点倒在地上。似乎是冥冥中注定,他生命的最后一程还要从陕北开始。京平告诉了我这个不幸的消息。我们就一起去医院看他。进到病房时,他一个人蜷着身子躺在床上,京平叹口气轻轻说怎么就瘦成这样?我才注意到他的脸消瘦得几乎认不出来了。我们俩不想惊动他,自己找个位子坐下。不一会儿他睁开了眼睛看着我们。京平问还能不能认出我们,他顿了一顿似乎对这个问题很是不屑地答道:“京平和建标嘛”。可见我们一进门他就知道是谁来了,只是没有马上作出反应。他说完我和京平的名字以后就长长叹了口气,说出了那句令我日后久久不能忘怀的话:“京平建标,球势(完蛋)了呀——”,接着两行眼泪就哗哗下来了。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路遥流泪,在此之前他从来都是一付硬汉形象。此情此景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强烈的震撼。但是接下来,他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又变回了平时的路遥。他伸手在枕头底下摸半天,摸出一只香烟给京平递过来——这回我清楚记得那是红塔山——京平接过来居然就点火抽了起来。路遥显出孩子一样天真的神情说,大夫现在同意他每天抽一支烟,看来病情是往好的方向走了。那天没聊多长时间我们就匆匆告别离开了,我们俩还要赶到西安去——又是去参加省电视台的小品比赛,自然没好意思给他说——说我们要去西安出差,问他西安还有没有东西要带回来。他说他特别想喝莲子百合粥,让我们给他买点莲子和百合,一般陕北人熬粥是不搁着些东西的,他怕我们不懂,还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在哪里买,以及怎么鉴别它们的优劣。这一点也不像平时路遥的风格,事后我想他是不是再想和我们多聊上几句话呢?

 

  临终前几天的路遥和他弟弟

 [转载]想起路遥(2)

 

    没想到我们参加完小品比赛,拎着两大包莲子和百合回到延安时,却得知路遥转院到西安治疗了。不久传来他的病情好转就要出院的消息。我的好朋友远村一直守在他的身边,所以打听他的情况其实并不难。但是突然有一天就传来消息说他去世了。那时我正在一个文友家看人打麻将,听到这个消息时,在场的人都许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几天后我去看谷溪,诗人用手帕不停地抹着眼泪说:“没想到我们这辈儿人这么快就开始走了……” 

 

    在以后的许多年里,在一些场合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说起一句话:假如路遥还活着……而事实上在我们心底里,一直都拒绝承认路遥真的已经走了。

 

也许你还有兴趣看看关于陕北的记忆:

点击这里梦幻与现实交错的曹家圪崂(1)

点击这里梦幻与现实交错的曹家圪崂(2)

点击这里在《山花》的日子里

点击这里二曹往事(1)

点击这里二曹往事(2)

点击这里二曹往事(3)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