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难忘的记忆
(五)
一九五六年,铁路局从三个铁路分局各选一位年轻干部到党校培养深造,父亲是其中之一。父亲走了,机务段绕副书记主持工作,心里暗自高兴,他知道父亲是铁路局培养的后备干部,不管父亲提拔到哪里,他的副字迟早要去掉了。地区党委的邱书记是游击队出身的老干部,在现在的位子上呆了五年了,还没有获得党校培养的机会,因此,他就不那么高兴,甚至有点嫉妒。
一年后,父亲回来了,并没有立即提拔和调动,又回到了机务段。机关的同志和工人们见了父亲,纷纷与父亲打着招呼:“郝书记好“、”郝书记回来了?”
绕副书记和父亲握手时,父亲说:“老绕,这一年辛苦了。”饶书记脸上的笑显得那样勉强僵硬,第一句话却是:“都说你要提拔......邱书记也这样说。”
“那是局党委考虑的事。谁说了也不算。”父亲听了,态度明确地回了一句,“雨季就要到了,说说这一年的工作,再说说今年的安全运输生产吧。”
绕副书记心里不快。
黄非寻是许昌农村招来的学员,为人很是谦卑,是父亲提拔的工厂车间的团支部书记。前几年,三奶奶搬去汉阳后,他一家搬到三奶奶那低矮的茅草屋里,与我家斜对门。一家三口,他母亲几近失明,他媳妇叫什么香,记不得了,母亲称她“他黄婶”。黄非寻走路总是低着头,不大与人搭腔,一副见人矮三分的样子。邻居们都说他是个老实人。
“他黄婶”初到城市,连生火做饭都不会。母亲看着不忍,就拿了自家晒得煤饼和木柴教她引火,又拿了捞箕筐,手把手地教她淘米,焖饭和炒菜。
一次,“他黄婶”炒菜时,油锅烧久了,火苗串起就要烧到屋檐的茅草,吓得手足无措。母亲闻声赶去,徒手抓起铁锅扔了出去,火灾避免了,两只手却烧满了燎泡。“他黄婶”很是感动。她对邻居提起母亲,总是由衷地说:“说实话,我叫郝嫂就该叫姨。她比俺姨还亲......”
父亲在党校那一年,母亲一人带着我们姊妹五人吃尽了辛苦。我们正是长身体的年龄,个个能吃。母亲每顿按定量下米做饭,我们吃完了,母亲再加些水和青菜凑合着吃,人瘦得走了形,那件补了又补的黑布褂子穿在母亲身上,就像挑在树枝上,随风摆动。邻居们看了,都说“造孽啊......”
有一天,”他黄婶“手里拿着粮本来到我家,说:“郝嫂,我家光大人,婆婆也吃不多,粮食还有结存。你拿去买点吧......”
母亲知道,那个年代谁家粮食也不宽裕,再三拒绝。“他黄婶”哭了起来:“你帮了我那么多......郝书记又不在家......看着你做难......非寻同意的......“说着一屁股坐在地上,”你不收,我坐在这就不走了。“
母亲无奈,扶起”他黄婶“,收下了粮本,买了他家五斤大米。
不久,批判父亲的大字报升级了,罪名从”反对打麻雀,对抗‘除四害’“变成了”对抗中央“。那父亲毫不知情
的五斤大米,竟成了黄非寻射向父亲的重型炮弹,从”从多吃多占“上升到”反对统购统销政策。“
一时间,邻居们对我家避而远之,只有那几家我叫奶奶姥姥的老邻居,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来到我家安慰母亲,无非是说句”想开些,想开些......“汪婶只会陪着母亲哭。只有八奶奶,依然大声大气地对母亲说”清兰,人在做,天在看。好人终有好报,坏人不得好死!“说完,丢下一包米面,”把几个孩子照应好。“
八奶奶刚走,母亲停止了哭泣,”他黄婶“进来了。一进门,叫了一声”姨
——“便扑到地上掩面大哭,嘴里断断续续,”非寻他不是个人......不是个东西......郝书记培养了他,他心叫狗吃了......“
母亲又流了泪,没有站起身扶她,只说了一句:”不怨你。墙倒众人推......“
"......也不全是非寻......那个饶书记指使的......还说,还说是邱书记......非寻没本事啊......""他黄婶"说着,匍匐到母亲身边跪了下来。
母亲这才站起身来,擦干眼泪,将”他黄婶“扶起来。
铁路地区党委是分局的派出机构,仅负责地区站段的协调工作,没有人事权也没有财权。游击队出身的邱书记又不懂铁路,在这个岗位上尴尴尬尬干了几年,早想出点成绩,动动地方。父亲便成了他的垫脚石。绕副书记和黄非寻自然也有个人所求,正好,上级分派的”反右指标“尚未完成,也给他们提供了机会。
可笑的是,机务段副司机老商,开玩笑说过”自家从不洗碗,都是用舌头舔干净的“而一言获罪,也为他们完成”指标“做了贡献。
我小小年纪,看到了人心叵测,认识了人的劣根性。
说明:此篇失踪,现补上。
(待续)
京汉街(长篇片段小说)
二、难忘的记忆 (五)
一九五六年,铁路局从三个铁路分局各选一位年轻干部到党校培养深造,父亲是其中之一。父亲走了,机务段绕副书记主持工作,心里暗自高兴,他知道父亲是铁路局培养的后备干部,不管父亲提拔到哪里,他的副字迟早要去掉了。地区党委的邱书记是游击队出身的老干部,在现在的位子上呆了五年了,还没有获得党校培养的机会,因此,他就不那么高兴,甚至有点嫉妒。
一年后,父亲回来了,并没有立即提拔和调动,又回到了机务段。机关的同志和工人们见了父亲,纷纷与父亲打着招呼:“郝书记好“、”郝书记回来了?”
绕副书记和父亲握手时,父亲说:“老绕,这一年辛苦了。”饶书记脸上的笑显得那样勉强僵硬,第一句话却是:“都说你要提拔......邱书记也这样说。”
“那是局党委考虑的事。谁说了也不算。”父亲听了,态度明确地回了一句,“雨季就要到了,说说这一年的工作,再说说今年的安全运输生产吧。”
绕副书记心里不快。
黄非寻是许昌农村招来的学员,为人很是谦卑,是父亲提拔的工厂车间的团支部书记。前几年,三奶奶搬去汉阳后,他一家搬到三奶奶那低矮的茅草屋里,与我家斜对门。一家三口,他母亲几近失明,他媳妇叫什么香,记不得了,母亲称她“他黄婶”。黄非寻走路总是低着头,不大与人搭腔,一副见人矮三分的样子。邻居们都说他是个老实人。
“他黄婶”初到城市,连生火做饭都不会。母亲看着不忍,就拿了自家晒得煤饼和木柴教她引火,又拿了捞箕筐,手把手地教她淘米,焖饭和炒菜。
一次,“他黄婶”炒菜时,油锅烧久了,火苗串起就要烧到屋檐的茅草,吓得手足无措。母亲闻声赶去,徒手抓起铁锅扔了出去,火灾避免了,两只手却烧满了燎泡。“他黄婶”很是感动。她对邻居提起母亲,总是由衷地说:“说实话,我叫郝嫂就该叫姨。她比俺姨还亲......”
父亲在党校那一年,母亲一人带着我们姊妹五人吃尽了辛苦。我们正是长身体的年龄,个个能吃。母亲每顿按定量下米做饭,我们吃完了,母亲再加些水和青菜凑合着吃,人瘦得走了形,那件补了又补的黑布褂子穿在母亲身上,就像挑在树枝上,随风摆动。邻居们看了,都说“造孽啊......”
有一天,”他黄婶“手里拿着粮本来到我家,说:“郝嫂,我家光大人,婆婆也吃不多,粮食还有结存。你拿去买点吧......”
母亲知道,那个年代谁家粮食也不宽裕,再三拒绝。“他黄婶”哭了起来:“你帮了我那么多......郝书记又不在家......看着你做难......非寻同意的......“说着一屁股坐在地上,”你不收,我坐在这就不走了。“
母亲无奈,扶起”他黄婶“,收下了粮本,买了他家五斤大米。
不久,批判父亲的大字报升级了,罪名从”反对打麻雀,对抗‘除四害’“变成了”对抗中央“。那父亲毫不知情 的五斤大米,竟成了黄非寻射向父亲的重型炮弹,从”从多吃多占“上升到”反对统购统销政策。“
一时间,邻居们对我家避而远之,只有那几家我叫奶奶姥姥的老邻居,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来到我家安慰母亲,无非是说句”想开些,想开些......“汪婶只会陪着母亲哭。只有八奶奶,依然大声大气地对母亲说”清兰,人在做,天在看。好人终有好报,坏人不得好死!“说完,丢下一包米面,”把几个孩子照应好。“
八奶奶刚走,母亲停止了哭泣,”他黄婶“进来了。一进门,叫了一声”姨
——“便扑到地上掩面大哭,嘴里断断续续,”非寻他不是个人......不是个东西......郝书记培养了他,他心叫狗吃了......“
母亲又流了泪,没有站起身扶她,只说了一句:”不怨你。墙倒众人推......“
"......也不全是非寻......那个饶书记指使的......还说,还说是邱书记......非寻没本事啊......""他黄婶"说着,匍匐到母亲身边跪了下来。
母亲这才站起身来,擦干眼泪,将”他黄婶“扶起来。
铁路地区党委是分局的派出机构,仅负责地区站段的协调工作,没有人事权也没有财权。游击队出身的邱书记又不懂铁路,在这个岗位上尴尴尬尬干了几年,早想出点成绩,动动地方。父亲便成了他的垫脚石。绕副书记和黄非寻自然也有个人所求,正好,上级分派的”反右指标“尚未完成,也给他们提供了机会。
可笑的是,机务段副司机老商,开玩笑说过”自家从不洗碗,都是用舌头舔干净的“而一言获罪,也为他们完成”指标“做了贡献。
我小小年纪,看到了人心叵测,认识了人的劣根性。
说明:此篇失踪,现补上。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