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票都去哪儿了?

(2014-03-15 14:27:21)
标签:

杂谈

分类: 保险

中国平安年报出炉,看到“易盛发展有限公司”退出了十大股东行列,本能地一惊(因为中国平安的股权向来是一团迷雾且令人揪心)。还好,博友“馨香投资”提醒了我,才隐约想起了几个月前的一件事情,马上百度出下面这篇文章。

正大集团出手抵押中国平安股权融资

  在曾被多次质疑收购资金来源之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正大集团近日已完成了抵押所持八成平安股权进行融资的计划。

  据中国平安2013年11月12日公告显示,正大集团全资子公司同盈贸易有限公司、隆福集团有限公司及商发控股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向UBS AG, London Branch。

  中国平安有关人士昨日对记者表示,平安接到股东的通知并进行了披露,但关于抵押期限的等具体情况,中国平安并不清楚。曾在美国银行等国际投行任职的香港资深投资银行人士昨日对记者表示,目前不能判断正大集团融资的资金总量以及融资成本。至于正大集团对该笔资金的使用用途,亦有待后期观察。

  与此同时,昨日中国平安再度回复记者称,正大集团目前并没有减持的计划。而正大集团的新闻联系人昨日并未对此进行回应。

  向瑞银融资

  在入主成为中国平安集团第一大股东后,近日正大集团通过抵押所持中国平安股份的方式进行融资。

  据中国平安公告显示,泰国Charoen Pokphand Group Company Limited(“正大集团”)作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的第一大股东,截至2013 年11 月7 日持有中国平安已发行股本 79.16亿股的 17.33%股份。

  其中正大集团通过四家全资子公司共计持有1,232,815,613 股中国平安H 股,占中国平安总股本的 15.57%。另外正大集团通过工布江达江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 139,112,886 股中国平安 A 股,占中国平安总股本的 1.76% 。

  11月8日,正大集团对中国平安H股进行股权调整和融资安排。

  在调整股权后,正大集团分别采用了股权质押融资和结构性金融产品两种方式进行融资。据披露,为配合正大集团整体财务规划与未来发展需求,同盈贸易、隆福集团及商发控股三家公司向UBS AG, London Branch( 瑞士银行联合集团伦敦分行,“瑞银” )抵押其持有的全部中国平安股份共计 880,153,318 股。

  而另一个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融资,易盛发展将其持有平保股份中的302,662,295 股(3.82%)以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 Collar (封顶保底式期权交易)的融资方式,作为抵押品交付与瑞银。这一合同执行完毕时使易盛发展所持有中国平安股份数量下降至50,000,000 股;但在该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赎回期,易盛发展清偿其贷款项下的债务后,易盛发展可以取回交付给瑞银的302,662,295 股抵押品股票。

  以上调整与融资安排于 2013 年11 月12 日执行完毕。截至 2013年11 月12 日,正大集团总共将持有中国平安已发行股本 79.16亿股的13.50%股份。

  抵押融资细节未披露

  正大集团利用中国平安股权进行抵押融资并不令人惊讶,正如披露公告所示,这是正常的融资手段。

  然而,融资的资金和条件却引发市场的强烈关注,这两项内容并非在报告中显示。中国平安有关人士昨日对记者表示,平安接到股东的通知并进行了披露,但关于抵押期限以及Collar条款的具体情况,中国平安并不清楚。

  “中国平安应该很清楚Collar的设置以及抵押融资的时间,但的确并无义务披露具体的协议条款和期限。”记者从曾在美国银行等国家投行任职的资深投资银行人士处获悉,从目前已披露的信息看,Collar发生在正大集团控股的子公司和瑞银之间,平安股权只是作为抵押品。

  与此同时,上述资深投行人士亦对记者表示,从Collar设计的制度上看,标的物的价格、价值浮动幅度以及汇率风险等,决定了Collar对手之间约定的盈利空间。

  “中国平安作为国内第二大保险公司,股票价值和变现能力得到市场的认可。这也是正大集团为何不选择其他上市公司股权进行融资的原因。”一位资深并购律师昨日对记者表示。

  据悉,对于质押的原因,国际投行高盛指出,“正大在2012年底向汇丰控股购入平保股权时,市场已揣测,正大或要抵押平保股份以取得融资,但由于市场仍会忧虑,一旦正大无力偿还其瑞银贷款,中国平安的股权将出现变化,构成不明朗因素。但同时认为,平保的发展策略、管理、基本因素均并无转变。”

  业界尚未进一步了解两类融资方式的约定条款,因此不能判断正大集团融资的资金总量以及融资成本。至于正大集团对该笔资金的使用用途,亦有待后期观察。

  除了此次融资资金未知外,跨境收购平安股权的正大集团,从收购伊始便被市场质疑资金来源和未来资金的充足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