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 |
目前的A股市场,用一个词语最恰当:水深火热。主板水深,创业板火热;中国水深,欧美火热。套用股评家最常说的一句话:股市的运行总有其内在逻辑。
由于本人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恒心研究公司,并且对大部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质量有所担忧,所以长期以来,比较喜欢投资蓝筹股,尤其是在大陆以外同时上市交易的蓝筹股。但这并不能保证高质量年报的公司股价比做假账的公司给力。就像目前大股东增持的股票不断下跌,创业板的股东在持续减持,可是股价拼命往上。证券市场想不通的事情每天有很多。
比如我最看好的中国平安和海螺水泥,今年以来的走势非常糟糕,远远跑输表现一塌糊涂的主板。我可以确定是:他们的估值都在历史最低水平。有可能的情况是:他们可以达到历史更低水平。从来没有人规定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的股票不能继续下跌。
既然如此,投资者能做什么呢?我想答案是:在概率比较大的时候赌一把。不要鄙视这个“赌”字,很多投资大师都是这样说的,比如查理-芒格,比如彼得-林奇等等,他们都把投资和赌博做类比,他们两个说过一句同样的话:在赢面比较大的时候下重注。
再说说融资这件事。
现在想想,正统的价值投资大师都说过:不要借钱投资。更严格一点:要用闲钱投资。我想道理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算出一个公司是否低估,但不能算出市场何时恢复理智。如果一个已经低估的公司继续下跌或者长期横盘,那融资者是非常痛苦的,就像现在的我。如果是闲钱,可以等3年或5年,融资者可能吗?等3年、5年利息是多少?同样,借钱赌博的人大部分会输光,首先心态已经输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融资的事情我已经躬行,并且已经绝知。目前我的打算是寻找合适的时机慢慢降低自己的杠杆。我看到还有很多人跃跃欲试,我只能祝你好运。因为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投资者靠融资赚得盆满钵满,大部分是对冲基金经理。
我的看法是:杠杆是一种技巧,而不是投资。有些人天生就会把技巧玩得炉火纯青。有些人天生不适合,比如我。我有几个朋友就是靠做短线,不断地交易,赚了不少钱。我也试过短线,结果是:输多赢少。
索罗斯常用杠杆,赚得盆满钵满;斯坦哈特常用杠杆,赚到发烫;利弗莫尔用过杠杆,自杀;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高杠杆而破产(LTCM掌门人是梅里韦瑟(Meriwehter),被誉为能"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务套利之父。他聚集了华尔街一批证券交易的精英加盟: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Robert Merton)和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他们因期权定价公式荣获桂冠;前财政部副部长及联储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s);前所罗门兄弟债券交易部主管罗森菲尔德(Rosenfeld)。这个精英团队内荟萃职业巨星、公关明星、学术巨人,真可称之为"梦幻组合 ")。
投资没有定式。因此我尊重每一个投资者或者投机者。
关于包括融资在内的衍生品,我还在思考中。
我不是退缩了,而是在反思,在困境中的反思是有价值的,特此纪念!
注:我还是坚定地认为中国平安和海螺水泥已经低估;并在研究上汽集团和华侨城A的价值。没有荐股的意思,因为我今年的投资业绩实在拿不出手,倒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