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年报问答
(2013-03-26 16:27:25)
中国平安:银行业务支撑公司业绩增长,资产管理业务或成未来发展看点
上海证券
Q1:12年寿险电销渠道同比增长很快,增速达98.2%,未来公司这块业务发展前景展望如何?
12年公司的电销渠道做得很好,在行业内是领先的,公司有1700多个座席,产能在行业内也是领先的,目前占新单保费不到5%,未来有提升的空间。
Q2:保险
行业已经出台了投资新政,预计大概在多长时间内可以看到投资收益率的变化?
保险资金投资新政在投资标的的比例、类别、方式上都有涉及,公司保险资金的净投资收益率从11年的4.5%上升至12年的4.7%,公司未来将扩大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逐步、稳定地提高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
Q3:关于公司偿付能力及资本计划?
目前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资本充足率都是足够的,260亿元的可转债正在等待证监会批准,公司发行可转债是为未来业务发展做前瞻准备,平安银行拟定向增发150-200亿元;公司还可以发行次级债,寿险、产险公司也可以发行次级债。
Q4:由于假设调整,一年期新业务价值减少9.5亿元,内含价值增加102亿元,两者变化方向相反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税收出现了两个方面的调整:
(1)可免税的比例从18%下降到12%;
(2)整体计税基础的调整,2012年5月份财政部和国税总局下发规定《关于保险公司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45号文),09年出台过2号解释(财务准备金新方法),这次明确所得税计税基础是财务会计准备金,而不是原来的法定准备金,在法定准备金下新业务前几年是亏损的或利润较少,后几年利润慢慢体现出来,而在会计准备金下的利润是均匀体现的。
按会计准备金计税,虽然保单期间交税金额一样,但交税是提前的,折现率折算到现值更多,影响到新业务价值下降(税是成本)。
而有效业务已经过数年,原来法定准备金换成会计准备金,交税利润是低的,对有效业务而言未来交税的现值是少的,导致有效业务价值是增加的。上述变化税务政策上的一次性调整。
Q5:寿险代理人的人均产能从7527元下降到5795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2年末,寿险代理人数量达到51.3万人,同比增长5%,而全行业代理人的数量是下降的;如果从代理人完成保单件数的产能来看,是稳定的,而保费产能下降,与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注重长期的期交保障型产品有关,这些业务是高内含价值的业务,营销员渠道的内含价值率提高5个百分点,导致保费产能下降,但代理人在2012年人数增加、品质维持稳定。
Q6:公司在产品策略上是否会有创新?
代理人渠道和银保渠道分开来看,都有独特的特征,代理人渠道做中长期保障型产品,内含价值高,代理人渠道策略为保持稳定;银保渠道在2011年主动调整策略,更注重期交业务,转向10年期以上的业务,不希望产品与
银行理财产品
有直接竞争,通过提高长期限的产品占比,来提高银保渠道的内含价值率。
Q7:公司过去提出希望进入二、三线市场,2012-2013年发展重点是否有变化?
多年来,公司注重在人口集中、经济条件好的大城市市区开展业务,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或省会城市,公司会继续在这些市场巩固领先地位,全国有250个三级机构,如东莞、中山、珠海、常州等二线城市,经济很好,这些城市的代理人过千人,代理人增员方面有优势,二线城市队伍人力增长也跟得上一线城市,产能也不低。
公司有1400个县域网点,中国共有3万多个县域点,公司圈定3000多个作为未来可能开设网点的目标市场,每年开设100-150个网点,逐步延伸到县域市场;二线、县域市场的人力增速略高于一线城市。
Q8:公司在债权计划投资的方向上有何计划?
公司在债权投资计划方面会利用好政策,提升稳定的投资收益率,投向以基建、电力、房地产(保障房)为主,单个项目单个保险公司投资上限为债权计划的50%,集团可以投到60%,未来将稳步推进。
Q9:产险综合成本率上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2年产险综合成本率上升1.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竞争加剧,竞争对手都在加大投入,公司电销、交叉销售渠道等自有渠道影响不大,竞争主要体现在车行等外部渠道。
赔付成本是上升的,车险
占70%,车险索赔成本是上升的,一方面,索赔发生率是下降,开车人的技术较以往更好,但另一方面,修车成本在上升,也就是通胀造成索赔成本的上升。
此外,2012年的洪水、台风发生导致索赔成本上升。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