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岳中,这是第三次来拜会的一座山-——泰山。前两次都是在天外村坐车到中天门后攀登十八盘到玉皇顶,由于时间的推移,记忆中就剩下十八盘、玉皇顶、再就是酸痛的双腿痛了一周。今年5月下旬再次登上这座神奇的泰山。

泰山的魅力,在于攀登。自古以来,攀登泰山就是启迪人生的精神之旅。去泰山,人称“朝山”。泰山,不仅仅是用眼睛在看。要用心感受那满山遍布的摩崖碑碣、庙宇观堂所蕴涵中华文明的底蕴和根基。所以这次不论用多长时间也要徒步攀登泰山。



选择最经典的登山路线是:从山下岱宗坊出发---红门---万仙楼----斗母宫---中天门----五松亭---南天门---天街---玉皇顶,全长8.2公里,盘山道6566级台阶。用了5个小时左右就登上了玉皇顶。沿途经过许多庙宇、碑刻、古树,是泰山旅游精华所在,也最能体现泰山的雄伟和博大。


一路上绿树成荫,几乎晒不到太阳;登山的台阶修葺的非常牢固,一路走来,山路非常的宽阔,差不多有并排两辆车那么宽,在到达中天门之前,石铺的山路盘盘曲曲,贯穿古老建筑"王母池"、“红门宫"、"万仙楼"……融在莽莽苍苍的山色里。

十八盘是泰山标志性景观,终于见证了李建吾《雨中登泰山》笔下的“白蟒”,这1600余级台阶是登泰山最费体力的路程,但遥遥看见南天门还是觉得有目标,当目标很明确的时候,两腿彷佛就被精神动力驱使着,登上南天门。


左边峻崖峭壁,兀突石骨;右边清涧流水,幽谷曲径。这天然完美的构思,和谐精巧的布局,加上清明爽洁的早晨,给游人增添了无限情趣。难怪历代的文人墨客登泰山后用尽人世间绝妙的词汇,留下处处点缀的刻石。


山势一层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秀,一层比一层奇。一步步走进大自然的诗里、画里。然而深奥莫测的泰山主峰还藏在那飘飘渺渺、迷迷离离的梦境。

云步桥附近一块石头上,有一光绪年间题的四个字“从善如登”颇有新意。人多说从善如流,大约世间善并不多,从善更不易,从善如流便恍如登山观海,徒具想象力。从善如登说明从善的难度,自卑而高,自迩而远,从善到底是一件向上的事情,不付出艰辛是不行的。

传说:泰始皇登泰山碰巧落雨,没带伞,躲到一棵松树下。松树护驾有功,成了秦王朝的一名官员“五大夫”。五大夫官不算大,九等爵位,在树中却是声名显赫了。但泰山,前山的松名气大,可看性不强,五大夫松西边的迎客松乃泰山标志性物件之一,其拘谨局促之态,真像一名迎接圣驾的大夫。

路旁满目浓荫的古木、一片郁郁葱葱,晨风轻拂。到中天门的这一段路都比较平缓,没有什么难度。山路两侧不仅仅是山的美丽景色,还有那更多值得回味的人文景色。


泰山是五岳之首,是历代帝王必定朝拜的仙山。泰山又不是简单的一座山,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山,自古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五岳之首”、“五岳独尊”、“五岳独宗”、“天下第一山”等等诸多称号。

在中天门看南天门是一个最佳视点,因为这个地方视野非常的开阔,对泰山整体雄浑的气势,表现的最充分。”

快到南天门时,十八盘那陡峭的石阶,就像是有意给人们安排的最后考验“云梯挂青壁,仰见蛛丝微”。明代诗人王守仁的这首《登泰山》,生动地描绘了十八盘的艰险。

南天门坐落在飞龙岭和霞凤岭夹峙而成的山口上,是登山者心目中一个攀登的目标,天门云梯也就是成了泰山的标志。18盘是登山路上最艰难的一段路程,共有1597级台阶,不足一公里的盘道,垂直高度却有400余米,可见其陡峭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