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住房信息联网是楼市调控的关键

(2013-06-27 09:38:00)
标签:

调控

房价

经济发展

住建部

住房信息联网

分类: 产经

    住房信息的联网应该说是迟早的事,原本说在今年6月底,全国50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将完成,但是传来的消息却大相径庭——全国住房信息联网“还没准信儿”——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的承诺言犹在耳,让人实在不解,是在担心什么还是在保护谁呢?

    大家都知道,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包括信息的不断进步,不然我们的调整、改革都依据什么?信息的准确我们的发展进程与目标实施才不会盲目且有针对性。然而,一个“三不”原则将此公众热盼的“住房信息联网”又给消声无息。人们在想,为什么呢?全国13亿人的身份证都联了网,住房为何难以联网?“三不”承诺背后,是怎样的妥协与因由?据报道,为打消地方政府对于涉房信息的担忧,住建部官员表示联网坚持“三不”原则:保证不设住房产权查询端口、不设授权查询权限、查询结果不作为法院判决和行政处罚依据,只用于宏观统计分析。住建部搞住房信息联网,是城市化进程中了解收集信息的手段,为政策调整、政策咨询提供基础信息支撑。比如对于全国城市的住房保有量情况,有人说房屋供给过量,有人说缺口很大,到底情况如何?人均居住面积、房屋价格变化等情况如何?都需要拿数据来说话,这是一些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人们都共认的。

    自从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就提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可是时至今日,联网工作仍未见进展。应该承认,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管理层分析房地产供求关系,更好地制定科学决策,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出台调控措施,而不是像从前那样进行“一刀切”的楼市调控。可是这样一个合理的目标,在推行过程中十分艰难,受到来自地方政府的阻力很大。有人说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各地房产信息联网后,个人在不同城市的住房信息就能够被汇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既然联网,就有可能被公开,政府部门就可以调取、掌握这个信息。对于有些人群,尤其是公职人员来讲,意味着最敏感的信息可能会被他人掌握;二是地方政府担心,个人住房信息联网以后,可能会影响到本地房产市场的发展。对于目前的城市而言,土地财政依然是主要的财政支撑。在提出联网之初,普遍解读是为了今后开征房产税做准备,累计超过多少套房就要征税,那么在某地买了房产的人,可能就不在其他地方购买房产了,对个人购买住房的积极性会有影响。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对联网持观望、抵触态度,其实说白了还是制定政策的人的一种顾虑。

    但是不管怎么说,住房信息联网是大势所趋,同时我认为也是楼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调控的关键环节,是楼市调控能否顺利进行、少一点盲目性多一些可操作性的必须要有的内容,不然楼市调控能否健康发展就很难撑控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就象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做到心中有数一样,而不是象有的地区和领导者心中没数决心大,总是在交“学费”。我们楼市调控了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越调越难控?我想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在这里,我们的政府和有关方面从上到下也可说是基本上心里没有数!由此民间出来的一些虚实都有的信息,有的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和秩序的混乱,就是我们没有一个真实、可靠、权威的数据来和大家讲。如前不久网传的什么房叔房婶,以及一个地区拥有上百套房屋的人就有多少多少人等等,一不能稳定社会让人们的不满情绪持续漫延,二不能治理房地产市场上的混乱,让人们看到的是楼市调控了这么多年,调了谁又控了谁呢?调控对那些有权、有势又有钱的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也正是这些人占有了大多数人的市场,赚取了巨额的利益,也正是他们抬高了房价、扰乱了市场秩序,这也就是社会的极大不公!

    由此说来,不言而喻。有何不敢信息联网?为何楼市屡调难控?大家都会清楚了吧。因此,要想调控成功,要想房地产市场秩序稳定并健康发展,必须要房屋信息联网并且公开。这对普通百姓是不会有顾虑的,大多数人是不会有顾虑的,而且能对楼市调控顺利进行、对反腐倡廉、平衡社会资源缩小社会分配不公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