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出台的楼市新政即“京15条”被社会上广为议论,说是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特别是关于无北京户籍的外地人必须有5年以上社保纳税纪录才可买首套房。这被那些“外地人”特别是那些“北漂”一族大为不满,他们认为,北京楼市新政实际上就是排外。而北京有关方面负责人也为此出面解释说,北京楼市新政并非是排外。可是不管怎么讲,在事实上,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排外,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问题,更不是什么坏事,相反适当“排外”利好甚多,也没有必要回避。
大家都知道,北京市的人口在爆发性地增长,据2010年初的统计,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200万,北京外来和流动人口早已超过一亿,居全国之冠。目前北京市的外来人口已经有8、900万人,而且还在继续增长,现在说不好听的已经达到了快要“挤爆”的程度,公共及社会各项资源都已达到极限难有再利用空间,为什么不进行限制呢?而在这次住房的限制上应该说是较为严厉的,仅从这一点上也早就应该给予限制了,而且应该做为一种长期有效的一项措施,不然首都就应该迁出北京了。而对于所说的吸引人才政策,以及一些有造就、有发展的外地人,也并非都是一律被“排外”的,必竟北京也有集全国之力而建的外地人的功劳。事实上这部分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变成北京人,有了北京的户籍,自然在楼市调控等“限外”政策上不受此影响,因此也没有必要为此而争执。
再者,北京楼市新政中的“排外”也是不得已而为,主要还是为解决一些诸如供需矛盾以及抑制楼市投资、投机行为。那数百万无北京户籍的外地人不仅在争食北京那有限的资源,也给北京造成了发展中的“拥堵”。现在有些人以《北京欢迎你》的反话说“北京不欢迎你”来讥讽北京楼市新政的排外做法,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如果你确有能力,在北京经过一番打拚后也同样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个楼市新政也影响不了你的住房和生活。当然那些有资金有实力的外地人来北京炒房、投机那就别再想了。
北京楼市“排外”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利好,诸如降低了资源共享的压力,减少了楼市的投资和投机;无力在北京置业的外地人收敛了长期在北京住下去的想法,回归原籍给原籍城市房市带来新的生机;不正常的楼市火爆和泡沫聚集的高房价可望有所冷却和下降,不均衡的房地产业发展将得到一个缓解;减轻人口往大城市聚集、发展和壮大中小城市;对那些大都市、一线城市或热点城市应该说值得借鉴的做法,等等。大家知道,欧美发达国家对移民政策都有一个优化的过程,对高知、高能人员不惜一切广为收纳,而对那些以“非法打工”为目的的移民是严格控制的,不提供任何优惠待遇,为保护本地区人们的利益抬高门槛儿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