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股市上的阴霾所困,实在是心头压得喘不过气来,究竟是“为什么呢?”
细想想,我认为,中国股市的暗淡不外乎三大困惑:人们对管理层的信任在丧失;股民在股市的信心也在一点点的饴尽;而供求关系的反差在加大,大小非与流通股不是这样吗?根源,简单说就在这。那些老专家那些高管能不知道?才怪呢。那么,为什么呢?为什么不出台政策给予明正呢?我觉得,我不用说大家也会清楚。
闲着没事,查看一下一些上市公司的账目、董事会的一些活动和其成员等情况,发现实际上这里面也有不少让人疑虑的地方。而最让人吃惊不小的还是那些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竟然有曾经的高官,曾经的有头有脸的官员,他们怎么一下子成了“独立董事”了呢?他们都持有股份,不然也当不了董事,而持有股份的多了,怎么他们成了“董事”?他们怎么拥有的股份?让人怎能不疑虑。难怪有的上市公司上市不久就亏损,因为他们圈钱的目的已经达到。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劣质上市公司也就不难解释了。我查看的几家上市公司,几乎都有曾经的高层人物在里面持股或做董事之类的信息。我在一某上市公司的信息上看到曾熟悉的领导人物就有三个,都是副市长、市委副书记以上的人物。而我不熟悉、不知道的呢?有多少普通老百姓、普通股民认识他们、知道内幕呢?由此我想到“大小非”减持为什么那么的困难重重了,“大小非”与流通股的反差为什么过大了,个中原因我不说大家可能也会清楚了。
由此,我认为,我们国家的监察机关,我们的监管部门是否应当好好先查查,看看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之类人物,他们都是些何等人物?都为这些上市公司做了些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