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强调空间再造?

(2015-10-17 10:27:47)
标签:

量子思维

空间再造

图书馆

吴建中

这两天,我与同行谈论得较多的话题是量子思维。有人问我,为什么图书馆要强调空间再造?

以前,图书馆的布局一般都是按照纸质书的流程来设计的,所以阅览室的主要功能就是借阅,现在要按照业务的功能来设计,那就不能把阅览室仅仅看作是介于采编与保存中的一个固定的点,它与其他两者密切相关,并同时会承担前后两者的功能。也就是说,在阅览室工作的馆员同时还可能从事采编、保存以及参考咨询等工作。

空间再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改变它很不容易,而且没有一个很成熟的样板。所以我们先要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所以我提出多用量子思维方式去思考。

以下是我的几张演示稿,请各位批评。

牛顿时代强调“确定”、“机械”、“唯一”的经典理论思维模式;量子思维重视不确定性、潜力和机会,强调动态。

经典信息——电子计算机的晶体管能表现出0和1两种状态,但只能储存其一种(串行计算);量子信息——同时表现0和1的状态,并同时储存两种(并行计算)。

世界在基本结构上是相互联结的,应该从整体着眼看待世界(整体holistic思维)。

世界多元,存在多选择性(多元思维)。

微观世界发展存在跳跃性、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事物发展前景难以精确预测(模糊思维)。

侧重考虑事物之间并列、并行或者平行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两者之间不存在或基本不存在因果关系(并联思维)。

为现实世界增加更多的维度和色彩。如,有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有些问题换个角度思考就可能迎刃而解了。

以前我们认为世界是有秩序、有规律的,习惯了格式化的思维,所以也根据这样的思维来管理信息,而现在网络允许我们用多维的、即时的方式来管理它们。

场所空间(space of place)的交流是有限的。Manuel Castells提出了一种由虚拟与实体相互影响与融合形成的新空间形态:流空间Space of flows。它打破了固定空间的局限性,激励人们借用开放且无限延展的网络的力量,将人、活动、空间及其关系放到一个广域或全球环境下加以考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社区文化
后一篇:新泻文化印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