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维科举考试的通榜

(2012-03-11 15:53:40)
标签:

文化

分类: 教育

    唐代的科举考试还没有发展到宋明清时期的发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汉朝的举荐的影子,它实行的是考试和举荐相结合,这样就不会造成一场考试定胜负的后果,也避免了主考官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阅卷造成人才的遗漏。“通榜”就是科举考试之前,主考官根据社会名流、达官显贵、亲戚朋友的推荐预先初步确定录取的名单,这份名单也一般和最后的结果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因此,考生需要在考试前将平常的代表性作品交给主考官,或者通过主考官亲戚好友推荐,这叫做“行卷”、正因为通榜制度的存在,社会名流的推荐不仅对才能一般的举子的录取起到决定意义,即使很有名望的考生也要推荐。王维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擅长绘画,精通音律,也是弹奏琵琶的高手,并且弹奏琵琶的特长在他的科举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维在京兆府参加的解试,一心要考取解元也就是第一名。王维也具备了这样的实力,有才华,诗文、音乐样样精通,最重要的是在社会上流中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其中包括了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有这么好的条件,王维感到这个解元非己莫属。正当他得意忘形的时候,有人却进行了有力的挑战,这个人是张九皋。

张九皋确实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有力竞争者,更重要的是他 有他的哥哥做靠山,他的哥哥就是当朝宰相张九龄,此外他还得到了更有权势的人物举荐,就是公主。

    公主确实是真心帮忙,她“以词牒京兆试官”,“牒”,是文书、证件,也就是公主用自己的权利向主考官发放了一份公函,这份公函不是建议,而是命令主考官录取张九皋为解元。接到这份公函主考官立即就答应,似乎这次考试的解元似乎铁定就是张九皋的了,面对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王维应该怎么办呢?

    信心满怀的王维听到这样的消息,六神无定,岐王尽管也十分同情,命令主考官的是公主,自己的地位不可能改变她的注意。就在这个时候,岐王想出了妙计,让王维回去准备十篇得意诗作,并且联系一首新的琵琶曲,并且这首琵琶曲要能表现出哀怨之情,并且演奏的时候必须能用琵琶声来传达这样的感情,五天后再来这里。

经过五天的认真准备,王维如期来到了岐王府,岐王对他说:“虽然你才华横溢,但是现在只是一介书生,你是不可能有机会去拜见公主的,自然也就不能得到公主的推荐,现在就带你去参加公主家举行的一个宴会,一定要按照我吩咐的去做。”接着,岐王命令随从拿住早已准备好的“锦绣衣服”,就是颜色亮丽,设计奇特的服装,并且为他设计了发型,经过这般打扮,王维这个潇洒的才子变成了一个浓妆艳抹,服装奇异,好像马上要登台的演艺明星。然后就带着王维跟随岐王的乐队来到公主府。

    岐王自己先进入公主府,对公主说:“今天来到贵府参加宴会,为了表达公主的邀请,特地将家里的乐队带来,请公主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音乐。”看到李范对自己如此恭敬,公主十分高兴,命令乐队演奏。岐王的乐队排列演奏,公主扫视了一眼这些人,突然眼睛一亮,发现队伍中有一位少年“秒年洁白,风姿都美”,也就是公主看到了一位白脸少年,虽然衣着奇怪,打扮出格,但是气质高贵,帅气无比。他站在这个乐队中好像是鹤立鸡群,公主忍不住多看了他两眼,就问岐王:“那位衣着奇怪的少年叫什么”。岐王回答“他叫王维,是一个精通音律的高人。”听到岐王这样回答,公主好奇心更强了,她对王维说:“年轻人,你最擅长演奏什么乐器呢?”王维回答到:“琵琶。”公主则是最喜欢听琵琶曲的,就让王维立即演奏琵琶一曲。

    王维走到公主面前,轻轻拨动琴弦,凄清的琵琶声缓缓流出,正如白居易《琵琶行》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他的琵琶声将怨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公主更是泪流满表面。岐王看到这样的效果,但到王维有戏了可能成功。

    刚演奏一曲,公主问:“你演奏的真好,这首曲子叫什么,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呢?”王维站起来回答“这首曲子叫《郁轮袍》。”公主心里想:“琵琶曲我听过无数,能演奏得如此之妙真是天下无双,真是一个音乐天才啊!”公主转过身对岐王说:“这个少年是世上罕见的音乐天才,你可要好好栽培他啊。”

    岐王看到公主这么赏识王维的音乐天赋,就趁机说:“公主啊,您今天只看到了王维的音乐天赋,其实他最擅长的不是音乐,他更是个文学天才,他的文学才华无人可及啊。”公主笑答:“真的吗?我怎么从来没有看到过她的作品,也没听说过他的名字呢?”王维知道公主不胎心,这时候王维走到公主面前跪下来,从怀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十篇得意之作呈给公主。公主开始漫不经心的翻看,翻了几页后那种不信任的小毅消失了,满脸吃惊的表情,他对早场的人说:“这些作品我早就度过了,我一直以为是古人名家之手,原来是出自你这个少年之手啊,佩服,佩服!”她马上让王维换掉那身奇怪的衣服,穿上正装。

    此时岐王觉得应该向公主表明来意,他说:“公主,您也看到王维的才华,如果让他参加科举考试,应该是国家的幸事,也是科举选才之幸事。”公主回答:“是啊,为什么不让他应举呢?”岐王说:“我曾多次劝他应举,博取功名,为朝廷效力,后来他终于答应参加这次京兆府的解试,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他又决定不参加了。”公主问这到底是问什么。岐王说:“他听说您推荐了张九皋为这次京兆府的街头,他就不参加了。”公主说:“是啊,我确实推荐了张九皋为解元,但京兆府又不是只录取一个考生,这并不妨碍他参加考试啊。”听到这个话,岐王装出非常焦急的样子说:“谁说不是呢?我也是这样跟他说的,但是他认为,考不中解元就不参加科举考试,要考级一定要解元,我怎么劝都不听,实在没有办法,真是可惜。”

    公主笑着说:“怪不得,我刚才听他演奏的琵琶声中充满了怨哀,原来是是愁自己考不上解元。张九皋确实是我推荐的,不过我并没有看到张九皋本人,是人家要我推荐我就推荐了。现在我亲眼看到王维确实是个人才,而且风流倜傥,他一定要争解元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也怪不得他有这种情绪。我自己也觉得,如果有王维参加考试,其他人即使被取为解元,也是名不副实的。我改变主意了,决定不推荐张九皋,推荐王维作为京兆府的解元。”

    公主说到做到,王维果然录取为解元,在后来的进士科考试中,王维更是一鸣惊人,考中状元,成为唐代诗人中少有的状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孟郊的科举路
后一篇:柏林禅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