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知识”与“冷知识”

(2022-11-20 08:12:12)
标签:

知识

热知识

冷知识

分类: 感悟心得

 

 

“热知识”与“冷知识”

热知识,指的是大家都知道的知识。比如: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一年,平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每四年一闰。

冷知识,指的是那些表现为偏门的、琐碎的、庞杂的知识跟事情。比如:蛤蜊外壳上的条纹每年都要增加一圈,所以,同年轮的道理一样,数一数纹路就可以知道年龄。并且,根据纹路的形状和疏密还可以看出蛤蜊的生长环境,进而推断出其周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蛤蜊可以说是大自然记载历史的记事本。

 

事实上知识的本身并没有“冷”、“热”之分。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多为“热知识”,越往上学,“冷知识”就慢慢地多了起来。但“热知识”与“冷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是相互融合的。

在学习“热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学点“冷知识”。因为,冷知识可以让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还能启迪思维,引发强烈求知欲。譬如:学习“十二生肖”时,许多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猫不在内?”这时,若能提供点“冷知识”就迎刃而解了。因为猫原产于埃及,中国的古代是没有猫的。史料记载:直到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后,我们发现猫的记录开始多了起来。猫传入中国时,“十二生肖”早就形成了。猫,只能怪自己来中国太晚了。

在学习“百家姓”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赵钱孙李”开头?在“热知识”的范畴中,没有明确的答案。这就需要“冷知识”来回答。《百家姓》编于宋朝初年,“赵”为当朝皇帝;“钱”是前朝吴越国国王姓氏;“孙”是宋朝皇帝妻族姓氏;“李”是后唐皇帝的姓氏。像是拍马匹,也像是怀旧,情感有点复杂。

在学习海洋生物的时候,常常会提及“蛤蜊”。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这些“蛤蜊”可能已经生长了好几百年。

“冷知识”告诉人们:“蛤蜊”贝壳的边缘有一条活性的生长带,与木本植物木质部外的生长层功能一样,随贝类动物的生长贝壳也不断的向外生长。由于一年内的生长速度不一样,从生长纹理上还可以看到疏密相间的年轮。研究人员透过“蛤蜊”壳上的纹路,可推算一个世纪以前气候冷热改变。

原先,从一只命名为“明”的“蛤蜊”壳上的年轮,经过科学家数出它活了405年。后来发现,蛤蜊壳上的环数还有很多没算清楚。2006年再仔细数数,得出它生于1499年,也就是活了507岁!这样,“名”这只“蛤蜊”的年龄又多了102年。

又譬如:人们常说“鼾声四起,大家都睡得很香。”其实,打鼾不是睡得香。打鼾是呼吸不畅导致的响声,严重打鼾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很危险,但可以治。

人们也常说:“轻盈的云朵,在空中飘来飘去。”但是,一朵云的重量近50万公斤,相当于100头大象。以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积云为例,气象学家指出,积云类型的密度约为每立方米半克,积云的含水量为每立方米0.2-1克。

 

其实,“冷知识”是很多的。再举些例子:

 

01.大排档起源于宋朝。

02.鲨鱼和人类一样也会得癌症。

03.新生婴儿的第一坨便便是绿色的。

04.女生眨眼的次数几乎是男性的两倍。

05.比目鱼在小的时候,眼睛是长在两边的,长大之后眼睛才会跑到同一侧。

06.海马是生物界唯一一个雄性繁殖的动物。

07.声音通过钢的传播速度是通过空气的十五倍。

08.人的大脑在一天当中,至少产生70000多个想法。

09.心理学上来讲,人们更容易相信轻声细语讲出的话。

10.苹果的种子是有毒的,但剂量达不到对身体产生影响。

11.当身体浸没在水中时,末梢血管会收缩,心率会下降。

12.斑臭鼬在不适合生产的环境,可以将孕期推迟几个月。

13.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是驼鹿,雄性驼鹿体重可达一吨。

14.1895年美国俄亥俄州全州只有两辆汽车,但它们撞在一起了。

15.黄帝时期就有了类似足球的运动,在那时是将石块削圆当球踢。

16.假如人可以从地球一端掉到另一端的话,需要3811秒。

17.世界上最短的国际桥只有9.75米,位于美国和加拿大边境之间。

18.一个健康的男性,面部平均每6.45平方厘米就有385根毛发。

19.香蕉和人类50%DNA相同,换句话说,也许人类和香蕉有着同一个细胞祖先。

20.地球上的昆虫种类是非常多的,科学家们每年都会发现7000种新的昆虫物种。

 

“冷知识”虽冷门,但有用,且更能吸引人。“冷知识”可以启迪思维,引发强烈求知欲;然后给出科学的答案、入情入理的解释,绘声绘色的描述,让人恍然大悟,受益无穷,直至成为一个无所不知的“神人”。不过,对于“冷知识”也要提防其片面性,以免误入歧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