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系的问题不在于培养不出来作家

(2009-05-26 21:43:48)
标签:

大学

中文系

作家

本科

教育

分类: 灼言教育

在今天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声音——中文系培养不出作家,这不只是圈外人的普遍印象,也是学科内部大家无奈但接受的一个说法。像清华大学的徐葆耕老师曾在自己文章里指出“偌大的中国作家群,从‘鲁、郭、茅、巴、老、曹’算起,几乎无人是从大学中文系培养出来的。”这句话的确基本如实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状况,但是并不符合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事实。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中,本科毕业于中文系的有贾平凹(西北大学)、莫言(解放军艺术学院)、张炜(山东烟台师专)、梁晓声(复旦大学)、韩少功(湖南师院)、马原(辽宁大学)、戴厚英(华东师范大学)、苏童(北京师范大学)、格非(华东师范大学)、叶兆言(南京大学)、刘震云(北京大学)、刘斯奋(中山大学)、于坚(云南大学)、王家新(武汉大学)、张曙光(黑龙江大学)、毕飞宇(扬州师范学院)、李洱(华东师范大学)等等,如果把曾经在高校作家班学习的迟子建和池莉等、曾考取文学类研究生的唐浩明等、以及张中行、孔庆东这些“兼职”写作的人都算上,名单会开得无比之长——当然的确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些人之所以成为作家是由中文系培养出来的,但是中文系近些年来出了很多作家却是无容置疑的,基于这个现实来说“中文系培养不出作家”也是可以商榷的。以现实性的眼光论述当下中文系的问题,似乎应该同样重视下当代中国大学中文系出身的作家。也许“作家根本就不是按照某种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出来的”和“现在的大学里缺少能指点文学创作的老师”等观点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这并不足以佐证“中文系培养不出作家”的命题。

 

不过徐老师在自己文章中指出的培养目标、兴趣及基本功、考核评定、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是可以概括出中文系之所以在当下“没落”的原因的。

 

诚如徐老师所说,中文系的培养目标是教学与研究型人才,与这个目标群体相比,现在中文系的学生规模的确太大了。不但是综合性大学,即便是纯工科、纯商科的大学里,也有很多开设了中文系本科的各种专业。姑且认为如此众多的中文系都有能力培养“教学与研究型人才”,但是社会上并没有足够的位置来安排这些中文系出身的人,而因为中文系的各个专业工具性都极弱,很难在专业性工作以外的地方发挥专长,则势必会造成部分人对中文系的误读,这种误读还是持续扩散的。从这个角度说尽管某些大学对中文系等专业“动刀”的做法有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祟,但是从宏观层面来说压缩中文系(也许还有其它文科专业)的学生规模应当是必然的趋势。

 

什么样的人在读中文系,也是一个对本学科影响很大的问题。受高校招生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很多中文系的学生其实是被“调剂”过来的,而很多本来对中文很感兴趣的学生,则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来到中文系。中文系某种程度上与艺术系、体育系很相近:都需要有兴趣、有基础的学生。本科四年很难将一个本来对中文无甚兴趣的人培养成真正优秀的学生的,尤其是在大学这种比较宽松的环境内。中文系本身该思考如何招到那些对本专业或有兴趣或有“基本功”或兼而有之的学生——个人一个很不成熟的想法是可以像招艺术类考生和体育类考生的一样来招中文系考生,这样进来的人至少可以保证有一定基础、且至少对本专业有兴趣。

 

评价和考核体系僵化,也是制约中文系发展的重要原因。现有的考评机制只要求学生文学史、语言学、写作、文学批评等学科的分数都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对能力则并没有相应考核措施,中文系的考试中,客观题死背化,主观题八股化都是存在已久的倾向了,这种倾向已经蔓延到中文系各级考试中——当然这个问题并不仅见于中文系,这是中国大学甚至中国社会的一个沉疴。

 

如果说以上的一些问题尚有整个高等教育环境的影响的话,中文系学生跨学科思考能力的局限性,问题是出在中文系自己身上的。一个现象是值得警惕的:近年来中文系各个学科的研究队伍里,非中文系出身的人越来越少。中文系的人研究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学科,是具有很大优势的,只是日趋闭塞的心态和越来越多人为设置的学术“门槛”,已经影响到了中文系自己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当代大学的中文系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么多年来毕竟也没培养出作家——真正的作家,至少前文所列举的名字,个人觉得都还是无愧于作家称号的——虽然这样的任务不是中文系的本分。对中文系的批评不该以此为标准——中文系的问题太多了,大家应当视角更宽广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