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坛盛开“郭牡丹”

(2024-05-06 22:51:51)
分类: 散文

画坛盛开“郭牡丹”

张存平

【题记】

欣闻郭复新先生画集编竣出版,非常高兴。先生与我,亦师亦友,相交多年,人品画品,令我钦敬。遵先生嘱,现将早年间所写的一篇小文呈上,以祝以慰,以庆以贺。

 

寻访郭复新先生的时候,天上正浮着几朵闲闲的白云。

对郭复新先生的画名,我是早有耳闻。特别是先生的彩墨牡丹,风韵别致,出神入化,素有“郭牡丹”之美誉,可惜我未曾亲见过,只觉得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我从小就很羡慕画家,常常惊异:就那么浅浅的一碟水墨,散乱的几管颜料,柔柔软软的几支毛笔,竟能聚山川之灵气,状花鸟之精魂,夺造化之功,真是厉害。大自然的花有开有谢,而画家笔下的花,永是那样蓬勃,永是那样艳丽,常开不败,实在令人羡煞。做一个画家是多快意的事啊!

其实,读画传读得多了,便知道画家也有痛苦,比如凡高,比如徐渭。但艺术家的痛苦与常人每每两样,他们的痛苦是艺术的痛苦,“理想使痛苦光辉”,舒婷的这句诗倒很适用于艺术家。凡属艺术的东西,必须诗质内蕴,画家在本质上都是诗人,我想。在一条窄窄的小巷深处,我找到了郭复新先生的家。先生近天命之年的样子,着长裤,背心,不修边幅,而又透着一股子洒脱。与先生交谈,感觉到先生热情,平易,爽朗,执著,是那种“内功”深厚的人。先生现任怀仁雁北瓷厂研究室主任,工艺美术师,专业为陶瓷造型,在绘事上主攻写意花鸟。他多年来创作的陶瓷作品、绘画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地县的展览,并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1982年设计创作的瓷器“雁宾咖啡具”参加全国轻工产品展销会,1983年设计创作的“迎宾茶具”获山匹省优质产品奖,1984年设计创作的瓷器“寿星酒瓶”获原雁北地区优秀产品奖,1992年国画作品《春光好》获原雁北地区优秀作品奖。似乎先生被众多的奖项包围着,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先生的努力,勤奋与成就。

  先生的窗台上盆栽着各种花草,院中的一架葡萄蓊蓊郁郁,绿意生凉,听先生说他还养着一群鸽子,现在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进入先生的居室,最引我注目的是那一个旧书橱,里边堆堆垒垒的都是书,除了部分画论画集外,大量的是政治、历史、文学类的书籍,有早年版本的《唐诗选注》,《陆游诗选》、《鲁迅选集》,还有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古都》《雪国》等,让我暗暗吃惊。

  看了先生的画后,我的疑虑顿时消除了。先生以文养画,故而他的画总有一股诗意汩汩涌动,流淌其间,这不能不得力于先生的“画外之功”。

  先生给我取出一幅牡丹,是没骨写意画法。与常见的牡丹画不同的是先生的牡丹没有富贵味,而有一种飘逸洒脱之气。花朵似用洋红写成,一笔下去,墨分五彩。枝叶纯为水墨,偃仰向背,灵动自然,一笔也没有胡来。整个画幅,简洁,明快,劲利,仿佛风露中折来,让人有不尽之思。

  还有一幅为《紫藤八哥图》。老滕劲虬,一片烂漫的藤花纷披而下,似乎能感觉到藤花之上有点点阳光跳跃;两只八哥,上下翩跹,神态各异,似在嬉戏。其笔墨松秀灵活,造型生动自然,章法空灵巧妙,生活情趣十足。由此我领悟到,花鸟画并不是单纯描绘花鸟,在中国传统艺术里,花鸟是自然生命的一部分,人们从花鸟活生生的生存世界里,反思自己,观照人生。大至画境,小至画中一笔一画,都浸透着画家的人格、人情和人的心理。在这幅作品中,作者就很好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生命的理解,神意俱显,堪称佳构。先生的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简。是一种单纯中的丰富,丰富里的单纯。往往“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属文人画风。先生尝言:画花卉,以得势为主。得势,画才有神有韵,才能删繁就简,进而领异标新。

  先生1978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在校期间,曾受到吴德文、陆贤能、阮克敏、穆仲芹等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的亲传。在怀仁众多的书画作者之中,先生是为数寥寥的科班出身者之一。

  先生藏画丰富,轻易从不示人,我可能是怀仁有幸得窥先生全部藏画的唯一者。这些藏画中,吴德文先生的画约有百余幅,陆贤能、阮克敏、穆仲芹、齐派传人杨秀珍等画家的画作也不在少数。此外,竟还有闻名世界的国画大师孙其峰先生的数幅作品,这让我吃惊不小。

  先生率真,豪爽,对艺术有着宗教般的虔诚,是一位有思想有追求的画家。   

  近日,听说先生为“辉煌九九”怀仁县书画摄影展创作的六尺整幅作品已经告竣,我非常高兴。

  要想一识先生之“庐山真面目”,画展上一饱眼福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玉米月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