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四点钟,一位老妇人惨死在疾驶而过的汽车下,现场一片狼藉……这是捷克著名作家卡佩克的短篇小说《诗人》中的精彩“镜头”。
事情发生后,人们急于寻得答案,但是该如何找到凶手呢?判断之前先观察,就成了破案的关键。
由于警官锲而不舍的追问,且问对了问题,所以得到了正确答案。关键的一点是:问问题的诀窍。问题与答案是有对应关系的。问了不对的问题,当然得不到正确的答案!诗人先掌握了整个环境的气氛,并注意到了每个细节,以文人缜密的天性去观察。当然,对事物的观察和写诗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要有自由的、超现实的想像,也就是就事物展开联想。
请注意这样的诗句:
我们的最爱躺在地上
少女像朵被摘下的花
天鹅头、胸、鼓、钹
为何我在哭泣?
这首诗成了破案的关键——“天鹅头”、“胸”、“鼓”和“钹”代表着三个数字,也就是车牌号码——读者朋友,你能猜出这是哪三个数字吗?
意大利画家焦纳·菲奥基运用多角度的观察来处理故事的画面,如全景、俯角、平视等,不仅呈现出绘者在取景上的匠心独运,还暗示读者: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就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就绘本的整体而言,画家还注意到了画面之间的连贯与衔接。每一张跨页图就如展开的中国画卷轴,一气呵成,而镜头则向街景逐渐拉近。他运用钢笔和铅笔绵密不绝的笔触,画面细腻,形成了如梦似幻的效果。在化纤布上经过上蜡的处理,使黑白图画蕴藏无限的魅力,留给人宽阔的想像空间。
▲ 作家简介
卡佩克(Karel
apek,1890-1938),捷克著名剧作家及小说家。1909年在布拉格查理大学攻读哲学;1910年在柏林求学;1911年返回查理大学;1915年获查理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卡佩克是现代戏剧大师,一生以讽刺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和《昆虫世界》最负盛名。小说方面也很出色。早期作品以《专制工厂》最具代表性,和剧作《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一样,以讽刺当时社会弊病如过度机械化、过分强调物质主义等为主题。
他四十三至四十四岁时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霍尔杜巴尔》、《流星》及《平凡的生活》,这是卡佩克一生最重要的小说。“寻求人类生命的终极意义”,是这三本小说的共同主题。完成这三部曲小说杰作的四年后,卡佩克就与世长辞了。
▲ 绘者简介
焦纳·菲奥基(Giona
Fiocchi,1969-
),出生于意大利。1984年第一次接触版画,便对这门古老的艺术有了深厚的感情。他在艺术创作领域里有非常多元的探索和尝试,有过多次成功的“个展”。1994年,其作品《The
Story of the Hazel》获选“波伦亚国际儿童书插画原作展”。
▲ 译者简介
张莉莉,生于台北,台湾淡江大学德文系毕业,1975年赴海德堡大学攻读德国文学硕士。现定居德国,专职家庭主妇,兼职儿童文学翻译。(江湖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