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都德——《敲完这一杆》

(2008-08-04 21:28:38)
标签:

绘本

名作

文化

分类: 欧洲泡泡

都德——《敲完这一杆》

 

 

    提起都德,首先让人想到的可能就是他最有名的《最后一课》。这篇出现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短篇小说,曾带给人们对普法战争背后的人与事的“含泪的回忆”。而他的《敲完这一杆》便是与《最后一课》风格相近的著名短篇。它同样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只不过《最后一课》表现的是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而《敲完这一杆》则将善意的讽刺、含蓄的伤感,亦庄亦谐地表现了出来。
    一场迫在眉睫的战争,一群焦虑地等待命令的士兵,一位醉心于撞球的元帅……在这胜败攸关的时刻,是敲完这一杆?还是打完这场仗?孰先孰后?孰重孰轻?
    而死神却不等待。结果,士兵们阵亡,从他们身上不断地流出忠贞之血……与此同时,撞球台上的局势也极为紧张:元帅与大尉的较量正难解难分。最后,他的军队被击溃,而“元帅倒是打赢了他的那一盘球。”
    在这个故事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成了贯穿故事始终的一个有趣的设问。在都德笔下,人生中许多荒诞的“对立”因素被阴差阳错地放在了一起:战争与游戏、真实与荒诞、残酷的现实与富于讽刺、幽默意味的同情心……
    在故事的架构上,有两种力量在作品中集结:对现实的洞察力与丰富的创造力、想像力。这两种“力”相辅相成,和谐共生——想像力使作者在呈现战争的残酷性时,意外地掺入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打撞球的情节,但他的现实感又不至于使他的创造失真。读者将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机智和作品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画家托马斯在处理这个故事时,果决地用粉彩阴暗的色调及背景,布置战争凝重的气氛于撞球台上紧张的局势,而人物和器具则以鲜艳的色彩展现出动感。画家将人物变换成动物的造型,以象征、暗示的寓言手法刻画出外在的现实与复杂的内心。种种象征的意象被组合在了画面里。淡淡的诙谐中,元帅光荣地站在撞球台后,把全军溃败的结局和更多沉重的疑问留给了读者,令人掩卷后回味良多……
   
    ▲ 作家简介
    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普法战争爆发之前,其作品《杀狮者夏帕坦》及剧本《最后的偶像》等,均已获得相当的成功。
    普法战争爆发后,都德应征入伍。在战场上,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战后,《月曜日故事集》于1873年出版,极受好评,其中《最后一课》更是成为世界性名篇,强烈表现出普法战争中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各国中小学都喜欢选用这篇小说作为语文教材。《敲完这一杆》正是与《最后一课》风格相似的杰作。其他代表作有《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磨坊书简》、《阿莱城的姑娘》等。
   
    ▲ 绘者简介
    托马斯(Yan Thomas,1961- ),出生于法国。在国立巴黎装饰艺术学院念书时,便以插画与动画的杰出表现而备受瞩目。1992年,其作品《POURQUOI UN ANE ECRIVIT DES LIVES POUR LES ENFANTS》赢得“巴塞罗那国际插画双年展铜牌奖”;两度获选“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1993年,入选“斯洛伐克BIB插画双年展”;1994年在台湾出版《摇滚马戏团》。
   
    ▲ 译者简介
    管家琪(1960- ),祖籍江苏盐城,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民生报》记者。儿童文学创作作品有《口水龙》等十余册,翻译作品有《最珍贵的宝贝》等二十余册。(江湖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