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曼斯菲尔德---《娃娃屋》

(2008-07-25 22:22:12)
标签:

童话

绘本

名作

娃娃屋

杂谈

分类: 欧洲泡泡

曼斯菲尔德---《娃娃屋》

 

 

内容简介

    英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的《娃娃屋》一书中的插图是剪贴画。女画家西蒙娜细腻而贴心地美化了属于小女孩特有的娃娃般的世界。在这些画里,读者会为那种绚丽纯真的美所感动。一切都在肯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她们都应当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不过,阴暗的背景色调似乎暗示着忧伤、无奈、冷漠,或者还有一种隐隐的恶意。这是或许是因为曼斯菲尔德讲述的本来就不是一个很快乐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伯纳家的孩子得一件非常棒的礼物——一个大大的娃娃屋。如果这是伯纳的家,也许孩子们并不一定特别激动,但它不是,它与现实生活保持了美好的距离,因此,它成了一个具体化了的美梦。那些美丽的女孩们神态各异但谁又能掩饰内心强烈的向往和狂喜的冲动呢?生动的画面上有一个过于安静的小角落。那是贫穷而屈辱的凯菲家的两个丑女孩。以她们的身份,伯纳家不会让她们来看娃娃屋的。是呵,她们只能吃别人剩下的三明治连同沾着果酱的报纸。不过,这不代表她们没有向往,不爱从未见过的娃娃屋。要不然,她们就不会趁着黑暗逡巡在通往伯纳家的小路上。伯纳家善良的凯西穿着明亮的黄色衣裙,戴着黄色的缎带,身旁开着黄色的美丽的大花朵,而远处黑暗处也有这样温暖的野花执著地放着光亮。小小的莉儿和艾尔丝渺小的身影或许也感受到了这温暖的光亮。
    聪明的读者会发现,那种孩子及孩子式的残忍恰恰是由于她们很不幸地学到了一些庸俗偏执的社会知识。她们选择爱和美,却毫不介意夺走别人的爱和美。不过,上帝爱一切孩子,他也会让凯菲家的孩子快乐,即使她的美好单纯闪烁在晶莹的泪光里。她毕竟微笑了,因为她被那盏小灯照亮了温暖了。
    
作家简介
    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1888-1923),英国著名天才女作家,生于新西兰惠灵顿,与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为“世界文坛短篇小说三杰”,并有“英语世界的契诃夫之称”。生性敏感细腻的小女孩曼斯菲尔德很早就接触到社会各个阶层。长大后进入牛津大学皇后学院专攻英国文学,并在法文、德文、小提琴方面都有精湛的造诣。1907年,她正式开始了写作生涯。18世纪以来,曼斯菲尔德以短篇小说深深吸引住了世人的目光。她的小说不以情节取胜,但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却描写得很是细腻,抒情气氛浓厚,为短篇小说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曼斯菲尔德创作勤奋,在短短十四年间,创作出八十八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文学评论、日记、札记和诗歌。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鸽巢集》等。
    
绘者简介
    西蒙娜(Simona Cillario,1959- ),生于意大利米兰。曾在欧洲设计学院接受美术教育,对于插画创作已有多年丰富的经验,也为意大利当地的电视台制作儿童节目。除了善于以精细的剪贴拼饰法创造特殊的视觉效果外,她对故事的敏感度和画面中那股看似冷眼旁观,有着耐人探究的多种可能性。在《娃娃屋》中,画家以极大的耐心及纯美的审美理念制作出一幅幅令人心动的剪贴画。
    
译者简介
    李昂,台湾彰化鹿港人。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戏剧硕士,著名小说家及专栏作家。现任教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作品有《暗夜》、《外遇》、《杀夫》、《她们的眼泪》和《猫咪与情人》等。(袁鸿惠)(江湖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