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歆舞界评论(十二):白小阳《与情感对话》

(2013-02-19 12:36:23)
标签:

活着就好

编导

史晶歆

舞蹈剧场

舞蹈创作

分类: 歆舞界-评论专访库

歆舞界评论(十二):白小阳《与情感对话》
                                                                                  摄影:老靳

 

       与情感对话——从《活着就好》探索史晶歆的“舞蹈剧场”,作者:白小阳

谢谢白小阳对歆舞界创作的支持与关注!——歆舞界全体成员

 

    与史晶歆的“舞蹈剧场”结缘是偶然,但一次就对上了眼。她的作品一向不仅限于肢体舞蹈,而是运用所有可以表达情感的媒介,占据所有可以占据的空间。无论是话剧的形式,音乐剧的方式,还是多媒体的运用,抑或是将全场每个观众当演员,她是在极力宣泄她想要表达的情感。她跟观众走的很近,把每一个观众当作自己的一个个细胞,在一个一个传达着那种带着灵气的对历史对当下对人性的感触。

 

    今日在中华世纪坛的“首演推介剧场”活动,她带着她和奶奶与历史的情感故事《活着就好》来了。虽然只有节选的20分钟,却丝毫不影响它的感染力。

 

    三个演员,一桌,一灯,一扫帚,一黑板,一黑白电视,一多媒体大屏幕。音乐是揉杂在大的历史情境播报的空隙里,“丁丁冬冬”轻柔干净却在有厚重和嘈杂感的历史播报中沁人心脾。历史是奶奶的生活背景,大屏幕下是历史场景和晶歆老师与她奶奶一起生活的胶片记忆的不断杂糅重叠。“孙女”在一度空间,舞台靠近下场口一侧舞台后部,黑板是她的呈现媒介之一。“奶奶”所有的舞蹈都完成在桌面上,舞台正中二度空间,是观众视线的聚焦点。“奶奶”脚边的黑白电视不断重复着奶奶的生活场景和一般的当时历史状态下人们的普通生活场景。整个作品不离历史不离生活不离故事,朴实、干净,接地气。戴墨镜的男人在舞台后部,时不时刺耳的戳章声提醒着奶奶的生活并不平静,坎坷的历史背景奶奶的生活亦是坎坷。不断熄灭的灯,奶奶毫不气馁地点亮了一次又一次;奶奶不断跌坐在桌上又挣扎爬起,亦是在失衡的生活中不断的寻求着平衡。

 

    奶奶是全剧的焦点,孙女与奶奶在两个不同的空间里各自舞蹈,没有交集。亦是晶歆老师独特的创造思维。她想做平民大众的朴实情感的话题,她想到讲她和她奶奶的故事,并不是因为她和奶奶多么浓烈的情感关系,而是因为地域的原因,因为生活背景的原因,因为历史的原因,她和奶奶的关系很疏远,没有什么交集。这种特殊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的就像她所表现的是不同时空同时发展的故事。历史的线索,不同时空生活故事的线索,晶歆老师和她奶奶的情感线索交叠着同时发生。多媒体呈现的历史故事,黑白电视机里的奶奶的故事,舞台上演的奶奶和晶歆老师的故事,各种信息各种表现方式在同一时刻刺激观众的感官,视听觉联想全方位袭击,作为观众我被带入了她们的故事,带入了有丝压抑感的历史,头皮有些发麻。

 

    我喜欢晶歆老师的作品,就是因为她总能让我反观灵魂,内视自我。每一次看她的作品,都能让我逐渐麻木的感官为之震撼。从最初看她的《圆明园》那一系列,到她将现场舞台作为她生活的场景,将所有观众都作为自己的演员,声嘶力竭地摇着观众的肩膀呼喊“我是谁,我在哪儿”;再到798的环境演出;她追求当下的感触,当时身边行人的状态,当下的思维和环境,她捕捉每一瞬的自我感受。

 

晶歆老师是自我的,是勇敢的,是乐意表达的。《活着就好》是故事,亦是情感;是历史,亦是当下;是晶歆老师和她奶奶,亦是我们和身边的每个人。期待着它在北京现代舞展演周的成功展现,期待着它带给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观众不同的视听觉冲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