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晶歆访谈:关于纽约访学的三个问答

标签:
舞蹈演员编舞先锋表演纽约艺术舞蹈文化 |
分类: 歆舞界-艺术分享库 |
时间:2011年4月7日
地点:美国纽约大学-Tisch 艺术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Tisch School)
人物:
史晶歆: 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教师;歆舞界-艺术实验室艺术总监;2010-11纽约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丁晓君: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师;2010-11纽约大学古典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一、
丁: 晶歆,您来纽约访学已经大半年了,对美国先锋艺术的成就有何了解?
史:
二、
丁: 说起中国先锋表演艺术,晶歆,请您谈谈您的背景好吗?您曾经是舞蹈演员,后来编舞,现在您又开始创作先锋表演,这个转变是如何产生的呢?
而目前正在纽约大学人类表演系创作排演的《身体博物馆-人类动物园》就是我与先锋表演艺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与来自印度、韩国、法国、美国、黎巴嫩的演员合作,以每个人各自的国家文化与生活状态为文本,这种体验对于我是全新的。
三、
丁: 提到多文化融合,晶歆,你这大半年美国之行的收获有哪些呢?
史:
此次纽约访学之行,我作为北京舞蹈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非常荣幸的加入了第一批由学院推荐、国家选送的艺术取经的队列中,将步伐坚实的迈向西方艺术世界,获得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Tisch艺术学院的邀请前往美国展开为期一年的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的项目,师从美国纽约大学人类表演学系教授、戏剧导演兼理论家理查-谢克纳Richard
Schechner,是学习也是传播交流,更是一次具有使命感的行动。这里给予我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作为教师去找寻一个质疑许久的答案:当代艺术教育的理念是什么?一个艺术院校的治学精神是什么?同时,作为编舞去思考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表演?身体作为独立的语言与表达的媒介,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审视并重新结构,并且能否呈现另一种不同的表演方式呢?带着两个不同方向的思考我深入纽约大学的课堂、穿梭于纽约的剧场、探访不同专业的教授、学者、艺术家,找寻可借鉴学习的教育观和创作观。这是一个如此之精彩的世界,在这里身体观看的背后充斥着不同的文化、传统、观念等等的冲突,这是一个需要去理解的、以多文化为基础而建构的世界!
在整个过程中,我所获得的精神财富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为我今后在当代舞和当代剧场的创作上寻找到新的艺术理念与创作方法。首先,视野的多元化无疑是此次纽约访学最大的冲击,而纽约的精彩更是离不开这种多元化的氛围,大到人种民族的多元化、再到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并细化到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理念形式的丰富多变就像一座宝藏,拓展视野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打开思考的维度;其次,我作为来自东方的艺术家来到西方的纽约学习考察,这种东西方文化观念的碰撞也强烈的改变着我的思维方式,东方的身体是圆的文化,讲究韵律和气息的运用;而西方的文化和舞蹈艺术更讲究几何、逻辑、抽象的思维,追求点、线、面的关系,可以说这种抽象的思维方式运用和对有意味形式的找寻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创作,而我正在找寻的身体语言就建立在这东西方文化碰撞之后的火花中;第三,纽约对传统艺术的重视同样深深触动了我,如在纽约大学,哪怕是最先锋的实验戏剧专业,在其课程设置中日本的跆拳道、非洲的传统舞蹈、意大利的即兴喜剧等教学无不体现他们对其他国家文化中传统精髓的重视。最后,也是此次纽约访学最大的幸福就是师从先锋戏剧大师理查-谢克纳,在与他工作交流的一年中其严谨的工作方式、高级的艺术理念、饱满的创作状态,还有美国人民主并具有批判性的精神时刻影响并改变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