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晶歆访谈:关于纽约访学的三个问答

(2012-05-30 10:46:24)
标签:

舞蹈演员

编舞

先锋表演

纽约

艺术

舞蹈

文化

分类: 歆舞界-艺术分享库

史晶歆访谈:关于纽约访学的三个问答

史晶歆访谈:关于纽约访学的三个问答

 

时间:201147

地点:美国纽约大学-Tisch 艺术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Tisch School

人物:

史晶歆: 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教师;歆舞界-艺术实验室艺术总监;2010-11纽约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丁晓君: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师;2010-11纽约大学古典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史晶歆访谈:关于纽约访学的三个问答

2010年10月29日在NYU-TISCH 

一、

: 晶歆,您来纽约访学已经大半年了,对美国先锋艺术的成就有何了解?

第一次认识美国的先锋艺术也许要从看介绍格林威治村的书籍开始,通过文字与图片去感受地球另一端艺术家们的疯狂。今天我亲自来到这里,行走在格林威治村的大道上,书籍中的图片变成了生活中可感知的场景和舞台上真实的画面,而纽约更是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能量。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剧场里呈现出的那种敢想敢做的创作状态是最感染我的,舞台空间变的更加自由,高科技的舞台手段直接挑战我们的想象力,而演员愈加成熟的演技与身体状态也使得每一个作品呈现出很高的艺术品质。但是在这半年观看的过程中,我却没有找到观看书籍时那种被先锋精神感染后激动不已的心情,我问自己是什么感觉不见了呢?也许正是此刻我来这里找寻的的精神与理念。正好昨晚,我与一位老师聊天。她是台湾人,在中国和美国都生活了很久。她亲眼目睹了美国先锋艺术的兴起。她认为当前的先锋艺术已经没有什么创意了。所有的元素都是过去发明的,已经使用了多年了。

史晶歆访谈:关于纽约访学的三个问答
2012年1月和导师在上海重逢

二、

: 说起中国先锋表演艺术,晶歆,请您谈谈您的背景好吗?您曾经是舞蹈演员,后来编舞,现在您又开始创作先锋表演,这个转变是如何产生的呢?

 :说起每一次的转变其实都来自不同阶段的不满足与反叛,还有命运本身对我的眷顾,就像一个车轮,在荆棘的大道上不断向前滚动着-------我很庆幸从小受到中国传统舞蹈的训练,古典舞与民族舞,这是我的文化根基。在小时候的科班训练中,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了练功房里。我的身体成为文化的载体,我当时的理想就是要成为优秀的舞者。但当我慢慢长大,却感到单纯的只是跳舞、成为舞蹈家的梦想已经满足不了我。所以,我选择学习编舞,在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四年的学习中,我开始慢慢理解身体这种特殊的媒介,而身体语言也成为我可以表达自己的一个工具,这是一扇全新的窗口,但是只是中国舞的创作依然无法满足我创作的欲望,其在题材与风格上的束缚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表达的冲动,我渴望更自由的表达。就在这时可以说我是幸运的,也许也是命运的安排,我得到了北京舞蹈学院的推荐,获得法国文化中心的全额奖学金赴法国巴黎当代舞编舞中心学习当代舞的训练与编创,师从法国编舞大师与教育家苏珊-伯居,在欧洲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浸染中我仿佛如鱼儿游入大海,开始第一次有意识的思考艺术并认识到自己作为艺术家的身份意义,那是一种觉醒的感觉,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迎接我。在浪漫的巴黎,这个我的世界之旅的第一站,我经历了从中国舞编导向当代舞创作的过渡。对于我,这不仅是一次身份的转变,也改变了我回到北京后的决定与行动,我决定与国内舞蹈界流行的各类舞蹈比赛、晚会、运动会等类型的创作说再见,如果不是迫于金钱的压力我决定不再做这些性质的排练,将精力与时间全部都投入到当代舞或说当代艺术的创作中。2009年我创建了歆舞界-艺术实验室(XIN-ART-LAB,开始思考并尝试探索当代舞蹈剧场创作的多元性,除了纯肢体动作的作品,我更沉醉于不同媒介的跨界合作,与实验音乐、多媒体影像、戏剧表演、环境空间等,这个阶段我的创作呈现出游戏的状态。我喜欢尝试自己没有用过的形式和表达,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享受。而这次有机会来到纽约进行长期的交流与充电,对于我可以说是一次革命,再一次将视野投向远方,向国际品质与多元对话的平台迈进。再一次反观自己的创作,质疑自己的身份与艺术的潜能。在这里我被纽约的能量所深深的感染,被我的指导教授理查-谢克纳那一代先锋艺术家的创新反叛精神所感动,我开始尝试先锋派表演艺术,这个我从未涉及的领域。我知道这条路很难,在中国的发展甚至很漫长,但是我喜欢做别人未曾尝试的事情,并享受其中。

史晶歆访谈:关于纽约访学的三个问答

而目前正在纽约大学人类表演系创作排演的《身体博物馆-人类动物园》就是我与先锋表演艺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与来自印度、韩国、法国、美国、黎巴嫩的演员合作,以每个人各自的国家文化与生活状态为文本,这种体验对于我是全新的。

 史晶歆访谈:关于纽约访学的三个问答


三、

: 提到多文化融合,晶歆,你这大半年美国之行的收获有哪些呢?

: 此次纽约访学之行,我作为北京舞蹈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非常荣幸的加入了第一批由学院推荐、国家选送的艺术取经的队列中,将步伐坚实的迈向西方艺术世界,获得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Tisch艺术学院的邀请前往美国展开为期一年的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的项目,师从美国纽约大学人类表演学系教授、戏剧导演兼理论家理查-谢克纳Richard Schechner,是学习也是传播交流,更是一次具有使命感的行动。这里给予我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作为教师去找寻一个质疑许久的答案:当代艺术教育的理念是什么?一个艺术院校的治学精神是什么?同时,作为编舞去思考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表演?身体作为独立的语言与表达的媒介,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审视并重新结构,并且能否呈现另一种不同的表演方式呢?带着两个不同方向的思考我深入纽约大学的课堂、穿梭于纽约的剧场、探访不同专业的教授、学者、艺术家,找寻可借鉴学习的教育观和创作观。这是一个如此之精彩的世界,在这里身体观看的背后充斥着不同的文化、传统、观念等等的冲突,这是一个需要去理解的、以多文化为基础而建构的世界!

史晶歆访谈:关于纽约访学的三个问答

在整个过程中,我所获得的精神财富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为我今后在当代舞和当代剧场的创作上寻找到新的艺术理念与创作方法。首先,视野的多元化无疑是此次纽约访学最大的冲击,而纽约的精彩更是离不开这种多元化的氛围,大到人种民族的多元化、再到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并细化到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理念形式的丰富多变就像一座宝藏,拓展视野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打开思考的维度;其次,我作为来自东方的艺术家来到西方的纽约学习考察,这种东西方文化观念的碰撞也强烈的改变着我的思维方式,东方的身体是圆的文化,讲究韵律和气息的运用;而西方的文化和舞蹈艺术更讲究几何、逻辑、抽象的思维,追求点、线、面的关系,可以说这种抽象的思维方式运用和对有意味形式的找寻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创作,而我正在找寻的身体语言就建立在这东西方文化碰撞之后的火花中;第三,纽约对传统艺术的重视同样深深触动了我,如在纽约大学,哪怕是最先锋的实验戏剧专业,在其课程设置中日本的跆拳道、非洲的传统舞蹈、意大利的即兴喜剧等教学无不体现他们对其他国家文化中传统精髓的重视。最后,也是此次纽约访学最大的幸福就是师从先锋戏剧大师理查-谢克纳,在与他工作交流的一年中其严谨的工作方式、高级的艺术理念、饱满的创作状态,还有美国人民主并具有批判性的精神时刻影响并改变着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